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包括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和饮食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2±0.3)高于对照组(74.5±0.4),并发症发生率(3.3±0.3)低于对照组(10.0±0.1),治疗满意度(86.5±0.8)高于对照组(77.1±0.5),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神经内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4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复发患者,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该科室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且术后康复良好患者40例作为参照对象。以问卷调查、护患沟通等方式获取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NIHSS得分、心房颤动率、吸烟率、高血压率、梗死部位前循环占比较对照组高,发病时间较对照组长,遵医嘱用药率较对照组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梗死部位、心房颤动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与神经损伤程度、梗死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予以重视,加强高危患者评估,及早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21.1~2023.12),研究对象人数:102例,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n=51)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对照组(n=51)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概率为98.03%,显然比对照组高84.31%,ESS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作为心血管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溶栓治疗是恢复心肌灌注、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举措。本文深入探究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期的精细化护理要点,从溶栓前精准评估与充分准备、溶栓中严密监护与协同配合,到溶栓后细致观察与全面康复指导,分阶段详述护理策略,结合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阐述其对保障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系统且具实操性的指导,提升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静脉溶栓作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疗效由于个体差异大,统计较为困难,所以本研究旨在构建其溶栓后临床结局预测模型。通过多维度回顾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收集病史、临床指标、影像学及溶栓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糖、溶栓时间、梗死体积等关键预测因子,构建 Logistic 回归模型及机器学习模型(如随机森林等)。利用内部验证(如 k-折叠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评估模型性能,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较高的 AUC 值。本模型综合多因素优势明显,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溶栓后结局的预测依据,辅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但存在地域种族局限性、潜在因子未纳入及回顾性研究偏倚等不足,未来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以推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精准化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其中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另外40例观察组应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早期静脉溶栓,应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地对照组,且同组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 目的 专科联盟模式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及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探讨专科联盟模式(Specialized Alliance model)的院前溶栓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急诊2020年9月到 2023年9月间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20呼救以及专科联盟呼救出诊的所有急性STEMI的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给予单纯抗栓治疗,一组给予溶栓和抗栓治疗。即治疗组、 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62例,院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肝素3000u静脉注射,常规对照组58例,院前给予常规嚼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两组都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及药物治疗,入院10分钟内再次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人的症状以及心电图诊断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通过观察一周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来判断两组患者急性心梗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收益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抬高的 S-T 段回降的有33.87%,没有变化的有48.39%,抬高的17.74%;对照组的ST段回降的占18.97%,没有变化的占37.93% 抬高的占43.10%,统计学分析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消失未急诊PCI的占30.65%,急诊PCI术中造影发现罪犯血管血流达Ⅲ级直接下台的占54.19%,植入支架或药球的占55.81%,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早期院前抗栓和溶栓治疗对心电图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改善症状,降低PCI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和费用,越早期溶栓或抗栓干预治疗患者受益较多,提高城镇居民和偏远农村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究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FMA、ADL和NIHS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rt-PA溶栓匹配护理,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解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包含15例)和康复组(包含35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出血状况、心血管疾病史及动脉血栓形成情况的差异,据此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有无出血,有无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时间>6小时者明显少于死亡者,且栓塞处在远端者明显多于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中和术后的护理。结论:病程与栓塞位置是决定介入性溶栓术疗效的重要指标,可以缩短病人的病程;而栓塞点在远端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对早期恢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