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冲动行为在住院精神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危害性也大。了解并找出住院精神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及时进行诊疗干预,减少意外伤害和不良后果的产生。

  • 标签: 精神病人 冲动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脑梗塞病人的遵医行为护理干预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社区脑梗塞病人43例纳入本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患者各项遵医行为明显改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梗塞病人容易出现多种后遗症,患者具有用药依从性不高等特点,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对预后有益。

  • 标签: 社区脑梗塞病人 遵医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个案刚入学时,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影响了自己学习和课堂,所以决定先对个案进行观察,确定了个案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尝试多种干预方式之后,采用适合个案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行为干预,最后个案在上学期末,主要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基本上消失了,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个案的进步感到欣慰,这也给了我在今后工作的曙光与信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06月我科接受120例躁狂症患者展开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在护理干预三周后,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展开分析,分析观察对躁狂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的社会能力因子分明显比观察组低,而激惹、精神病理以及迟滞因子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社会能力,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冲动行为干预 护理 躁狂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行为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12月接收的儿科患者,与2015年2月到9月间接收的儿科患者进行对比,对缺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管理干预。结果2015年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为13.6%。结论各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且进行相应的干预,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行为 分析与干预 实施风险管理
  • 简介:愿意与他人交往和相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是儿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人交往的意识和技能逐步增强,不存在困难。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少数幼儿在人际交往或学习上出现困难,表现出孤独、胆小、害怕,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朋友,不愿意参加一些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可孤独一人,

  • 标签: 社会退缩行为 幼儿 解读 个案 学习活动 与人交往
  • 简介: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利于儿童本身的健康发展,还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非常必要,并且应该从早做起.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方案中,包括一些支持性的干预,如对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绪、行为以及综合的干预,还有外部环境的干预,如以家庭、幼儿园(学校)为基础的干预等.笔者认为未来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可以从增加对攻击性行为干预的针对性、加强对家长的干预训练、重视生态学视角等三个方面进行.

  • 标签: 学前儿童 攻击性行为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疗的行为干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本医院部分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4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为干预组24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未进行行为干预。结果行为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社区医疗通过行为干预能更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广泛开展行为干预

  • 标签: 社区医疗 行为干预 高血压
  • 简介:2.不良行为表现及其发生背景(1)在校不服从老师管理,经常与老师发生言语冲撞。(2)在家与父母沟通少,表现为顶撞父母,对家人很冷漠,逆反心理严重。(3)父亲从事出租司机,整天早出晚归,生活负担重,很少与孩子交流。母亲缺乏管理孩子的方法,遇事爱急躁,因此孩子不愿听母亲的话,也不愿与父亲交流。

  • 标签: 案例分析 教育干预 不良行为 学生 发生背景 行为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内分泌科室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体重指数的达标率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体重指数达标率分别在89.12%、90.01%、80.03%,相比对照组要高。结论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要好,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行为干预 护理 效果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英国SBI项目在预防边缘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方面的效应,并据此对我国相关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是一种温和的社会干预手段,可作为一个缓冲区预防边缘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建议: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干预的本土模式,即以政府为政策倡导者和供能者、以非营利性组织为服务主体、以社会志愿资源为辅助力量,将体育运动融入到边缘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当中;要开发体育干预项目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可持续的干预机制。

  • 标签: 体育教育 青少年体育 边缘青少年 体育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行为干预对患者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输液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询问,患者自愿选择输液工具进行输液,研究组护理行为干预后再行常规询问,对比两组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原因基本分为价格昂贵、不安全、不知晓等原因,且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选择留置针概率73.33%高于对照组14.29%,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能有效影响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

  • 标签: 护理行为 输液工具 影响
  • 简介:AIDS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正面临着HIV/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流行的威胁,因此,我国的HIV/AIDS的防控工作已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笔者通过对建筑民工这一特殊人群进行有关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进而探讨今后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建筑民工 危险行为 艾滋病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行为干预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行为干预组及一般行为干预组.强化行为干预组采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中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行为调查表两周干预一次.一般行为干预治疗组就诊时常规健康教育.保肝降脂等治疗2组均相同,疗程6个月,观察指标体质数、腰围臀围比、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腹围/臀围、B超分级程度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一般行为干预组B超分级程度改善无显著差异,强化行为干预组明显优于一般行为干预组强化行为干预组.6月后ALT复常率明显优于一般行为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ALP、GGT亦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血清白球比、胆红素治疗前已在正常范围,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般行为干预组TC、HDL变化无显著差异,强化行为干预组尚有明显提高HDL水平的(P<0.01).治疗前后GLU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并跟踪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的健康意识,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并有助于脂肪性肝炎患者体质数、影像及相关的肝酶、血脂异常的控制.关键词脂肪性肝炎;行为干预;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4-01

  • 标签:
  • 简介:去年5月,面对房价不断攀升之势,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文件,强制性规定商品房由政府核价,严查违规,不准随意涨价,首开地方政府干预房价的先河。但这一举动却引起各方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是否应当干预房价。本文从行政许可角度出发,阐述政府介入商品房定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提出政府干预房价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以规范政府干预房价的行为

  • 标签: 行政许可 政府干预 房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远市区性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清远市区商业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324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病宣教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安全套使用知识水平以及安全性行为认知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性病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性病高危人群展开合理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的性病知识知晓率,从而可有效降低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性病 高危人群 行为干预 效果 宣传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441例4~5岁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等问题进行调查后,抽取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并调查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1.56%,其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以提高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行为问题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