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医学检验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集的50份血液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份,分别放置在低温环境与室温环境中,通过不同时间段给血液细胞开展检验工作。结果 低温环境下血液样本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给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带来影响,室温环境下血液样本的变化程度较轻,通常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患者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提升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检验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将管理职责严格落实到检验工作的方方面面,把握好检验温度,控制好各项细节,在根本上减少误差,维护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从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查的人员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研究资料,针对血液细胞检验采取质量控制方法,将每位受检人员的血液均分为5份,其中3份分别放置0.5h、3h、6h,其中2份分别按照1∶5000与1∶10000的比例进行稀释,比较静置与稀释后的组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在放置0.5h、3h、6h时,白细胞水平分别为(6.38±5.13)×109/L、(6.28±5.17)×109/L、(6.05±5.04)×109/L,红细胞水平分别为(4.22±0.28)×1012/L、(4.06±0.25)×1012/L、(3.93±0.28)×1012/L,血小板水平分别为(13.12±3.93)×109/L、(19.58±3.07)×109/L、(18.01±2.50)×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0.67±16.17)g/L、(117.39±16.33)g/L、(115.41±15.12)g/L,不同放置时间下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比例为1∶5000时,血液检验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稀释比例为1∶1000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检验中放置时间与稀释比例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从影响因素入手采取质量控制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对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不同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16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840例患者通过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另外840例患者通过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参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VS参照组:PLT(225.41±21.98 VS 173.84±21.92)、Hb(11.53±1.12 VS 14.71±1.33)、WBC(5.30±0.33 VS 7.06±0.69)、RBC(3.68±0.47 VS 5.01±0.60)、对比结果P<0.05;MXD(6.84±1.46 VS 6.93±1.30),对比结果P>0.05。结论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经研究分析,采集静脉血的的结果更加精准,可准确诊断病情,为临床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5 T MR加速器的临床剂量调试方法和结果。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医科达Unity型1.5 T MR加速器,使用磁场兼容测量设备对其进行剂量调试。调试项目包括绝对剂量校准、数据采集和计划系统模型验证。结果磁场下绝对剂量校准需要使用磁场修正因子修正,参考条件下的绝对剂量为87 cGy。将采集的射束数据和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γ分析(3%/2 mm),标准野测试例剂量验证平均通过率为96.41%,TG119测试例为98.24%,美国休斯敦肿瘤放疗和成像质控中心(IROC)端对端测试例为97.5%(7%/4 mm)。结论计划系统模型和射束采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野和TG119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达到AAPM TG218号报告的通用容差限值要求,端对端测试例验证结果满足IROC中心标准。
简介:摘要:本文以杭绍甬高速绍兴侧预制梁场为研究对象,从其T梁预制施工过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重点工序运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为公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
简介:摘 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是检测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通过“T字法”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初步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分别行7组不同带宽(19.23 kHz~100.00 kHz)的MDME序列扫描,每组序列扫描9次。使用MAG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软件分别测量GM、WM、CSF的T1、T2及PD值。组内之间的差异程度用组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组间的差异程度用组间CV表示。每组GM、WM的T1差异性及T2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D差异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测量所得T1、T2及PD值最大组内CV分别为2.09%,8.73%,10.61%;最大组间CV分别为1.36%,2.85%,3.72%。每组内GM与WM的T1值以及T2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接收带宽在19.23 kHz~100.00 kHz变化时,T1、T2测量值不受带宽影响。当带宽低于50 kHz时,PD测量值可重复性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