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大国工业化运行是依靠创新驱动的,不是市场竞争驱动经济的发展,而是各种创新理念以及大公司的力量。从发达大国工业化运行机制看,创造性破坏具有良性特征,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然而,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伴随着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增长。目前,西方工业国家面临着经济变化中创新性和破坏性的极度不平衡,未来的"创造性破坏"有望再次获得平衡吗?21世纪数字化技术带来一股创新和创造性破坏的新浪潮,积极的观点是通过教育、学习和研究来掌控未来,有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弹性。与创新思想相适应,后发大国应该选择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熊彼特的概念对于中国的战略设计更加具有价值。
简介:“五一”长假回到浙江安吉晓墅老家,上一次回来已是12年以前,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是公路。以前湖州通往晓墅的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乡村公路,已经变成20多米宽的双向高等级公路;过去轰轰响、慢吞吞的手扶拖拉机不见了,各种汽车在行人身边呼啸而过。但是,十分不解的是,这条公路上没有慢车道和人行道,常常看到小孩或成人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有时他们图方便,甚至在公路上逆行。即使像我们这样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在公路旁也是心惊肉跳。在这条公路建成的这几年中,不时听到老家来人或电话说起,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亲戚朋友因为车祸遭受损失。当时,我尚不以为然,实地一看,出事是必然的。
简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也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在近代社会早期,人们对劳动的认识是停留在自然界与社会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去认识劳动的,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劳动的前提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总的说来,在工业社会,异化劳动是发生在竞争的环境中的,关于劳动的安排是建立在分析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全球化、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又-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型,劳动得以发生的条件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会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因而,需要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去重新认识劳动.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以及现实要求来看,后工业化条件下的劳动发生在合作的语境之中,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关于劳动的价值,从属于相似性思维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