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有效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并进行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5年 12月到 2016年 12月符合标准的患者 78例,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将这 7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9人。其中,对于观察组中的 39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照顾,而对照组的 39人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和照顾,最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眠情况。结果:观察组失眠症患者治愈有 37例,总的治愈率为 95.92%。对照组失眠症患者治愈有 33例,总的治愈率为 87.76%。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方法对于这些患者的失眠症的治疗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值得推崇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选择患者37例,分别在患者急性发病的6h内和24h到48h两个时间段开展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下患者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块状低密度阴影区域,脑组织基底结构范围模糊,脑动脉内密度增加。其中在首次诊断时确诊者共5例、疑似者共11例、建议复查者共12例、无异常者共9例;复查诊断时确诊者共20例、疑似者共15例、未见异常者共2例。结论利用CT扫描可有效对患者脑组织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复诊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5例),一组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血压调控,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血压调控,观察两组患者入院1周后的血压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造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入院采取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实施血压调控,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1月~ 2016年 9月收治的 6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工作。根据随机分配法 ,将此 61例患者分为两个临床研究小组,即分为对照组( 30例)和观察组( 31例)。让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来进行治疗。治疗 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6.77%)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76.67%)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个研究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汤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 方法:从 2016 年 2 月开始筛选患者 ,经纳入排除, 截至 2017 年 4 月,每入选 1 名患者,便采用抽签分组,抽到 1 号签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到 2 号 1 签入选观察组。对照组完成研究 46 例, 常规治疗, 观察组完成研究 40 例, 联合 益气活血 化瘀汤剂治疗,持续 8 周,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两组 FMA 、 SIS 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治疗期间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出现 2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中药汤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 ,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卒中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失眠临床护理效果的检验,防止未来该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1月30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过护理的脑卒中患者并伴有失眠并发症的人群,共计100人,这些患者的年龄在40±15岁,性别不限,将其分为两组,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客观条件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其中一组患者通过护理之后失眠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另一组患者失眠状况改善不大。结论两组患者通过护理看到了病情好转的迹象,效果显著的那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5岁,说明年龄会影响护理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身体指标结果的分析,蛋白质是衡量一个患者身体情况的主要依据,两组患者的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病情恢复的护理效果,对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促进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脑卒中恢复期并且伴有失眠症的患者共80例,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均符合本次研究的条件,对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失眠症好转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为7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临床护理路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恢复期中伴有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好转,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护理手段具有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情,提高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统一归纳,从中抽取148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在对照组之上,NIHSS评分在对照组之下,组间数据出现较大差异,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虚血瘀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西药治疗方式与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方式相比之下,后者更具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变。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其中有一部分存在其他高危合并症,如陈旧性脑梗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将来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术前合并脑梗死术后苏醒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延长。术后谵妄、脑卒中及二次插管的发生率较术前无脑梗死患者高。1我科5月份收治一例合并脑梗死、脑萎缩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检验,营养脑神经,术后给予相关的脑保护措施、相关肢体功能锻炼,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成功为其进行护理。通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QO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糖尿病脑梗死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1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42例设为观察1组,血压正常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0例设为观察2组,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40例设为观察3组,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肾功能以及急性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1组患者血糖显著高于观察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BP)显著高于观察3组(P<0.05);三组脑梗死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脑梗死患者组间比较,观察1组BUN、Cr显著升高(P<0.05)。三组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显著降低(P<0.05);观察1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和脂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以糖尿病脑梗死、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最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及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及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照顾者的健康素养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技能66条(试行)》评估脑梗死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素养,按照〉80分为高健康素养组,≤80分为低健康素养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e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分析影响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的因素.结果:100例主要照顾者中高健康素养者47例,低健康素养者53例;出院时高健康素养组患者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低健康素养组(P〈0.05),且患者FMA,MBI评分与照顾者高健康素养呈正相关(P〈0.05);主要照顾者家庭功能、疾病应对方式(面对、屈服)、反应评估(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家庭缺乏支持、自尊)及营养风险筛查均是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关系亲密、积极面对是高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呈正相关(P〈0.05),时间安排受打扰、营养风险筛查≥3分则是高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主要照顾者反应与患者疾病应对密切相关,良好的照顾者健康素养、反应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康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