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防治效果。

  • 标签: 黑龙江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缓释剂 杀虫灯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STE法提取西花蓟马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背景】为评价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在豚草发生区大面积释放后对豚草控制潜力,于2007年和2008年5月底分别在湖南省汨罗大荆和智峰进行了野外释放试验。【方法】释放天敌后,调查豚草株高、存活率,最后测量其生物量和种子量。【结果】在大荆释放区释放86和120d后,释放区植株高度(61.4和99.0cm)均显著矮于对照区(121.8和129.5em),释放区植株地上茎干重显著小于对照区,但根系干重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释放区植株存活率分别仅为7.3%和0。在智峰释放区,释放12d后,释放区豚草株高和存活率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释放28、44、57d后,释放区株高均显著小于对照区,植株根系和地上茎干重亦显著小于对照区;释放区豚草存活率分别为76.5%、16.5%和0。上述两地,对照区豚草在调查期内存活率均为100%,释放区豚草则完全丧失繁殖能力,种子量为0。【结论与意义】在湖南,5月底或6月初,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以约每10株6头密度联合释放,可有效控制豚草。本结果为豚草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广聚萤叶甲 豚草卷蛾 豚草 联合控制 效果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绿色防控提供一定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升高,瓜实蝇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果长影响了保护膜应用效能,2种果长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cm苦瓜被害率显著低于6~8cm苦瓜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 标签: 液体植物保护膜 瓜实蝇 效果评价
  • 简介: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和CRISPR/Ca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3种主要基因组编辑技术,其原理都是通过在生物基因组特定位点制造DNA双链断裂损伤,从而激活机体自身DNA损伤修复机制,在此过程中引发各种变异。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修复中成功应用,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诸多优点,如CRISPR/Cas技术能对基因组中多个特定位点进行编辑。其有望成为昆虫遗传转化主要策略。本文就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和CRISPR/Cas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中应用做一简介,为今后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昆虫遗传转化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CRISPR/Cas技术 遗传转化技术 基因组编辑 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技术 锌指核酸酶技术
  • 简介: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嗅觉仪实验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趋性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粉虱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粉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和番石榴上停落、取食和产卵;在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Y嗅觉仪实验中,螺旋粉虱雌成虫对番木瓜、番石榴趋向性最强。

  • 标签: 螺旋粉虱 寄主植物 趋性
  • 简介:【背景】蝇蛹俑小蜂是蝇类害虫蛹期重要寄生蜂,该蜂可寄生家蝇、瓜实蝇、橘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等多种蝇类害虫.研究蝇蛹俑小蜂对寄主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发育情况有助于该寄生蜂扩繁和利用.【方法】在温度(26±1)尤、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h:10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南瓜实蝇蛹和橘小实蝇蛹寄生率及子代蜂发育、寿命影响.【结果】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橘小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上均能产卵并发育至成虫,其对瓜实蝇蛹选择系数和寄生率分别为0.37和55.33%,显著高于其对另外2种实蝇蛹.在非选择条件下,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上出蜂量最高,发育历期最短.在同-寄主条件下,蝇蛹俑小蜂雌蜂发育历期、寿命显著较雄蜂长,雌蜂质量显著大于雄蜂.【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可用于瓜实蝇防治,瓜实蝇蛹是扩繁蝇蛹俑小蜂理想寄主.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橘小实蝇 南瓜实蝇 选择性 发育
  • 简介:[背景]红火蚁入侵可能对土著生物产生各种各样影响,而其入侵对农作物影响是值得研究,可为准确评估该蚁经济危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建巢和大田迁移蚁巢试验研究了红火蚁对玉米及绿豆种子萌发影响。[结果]红火蚁室内种群对玉米及绿豆种子有啃咬破坏作用,但对萌发无影响。大田红火蚁种群显著抑制了玉米、绿豆种子萌发,高密度区域对玉米未正常萌发种子数增加了2.86倍;高、低密度区域绿豆未正常萌发种子数分别增加了1.21和0.98倍。[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入侵旱地生境后对玉米及绿豆种子萌发具有明显负面作用,将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损失。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火蚁入侵对农作物影响提供参考。

  • 标签: 红火蚁 旱地作物 种子 萌发 生物入侵
  • 简介:在室内采用水葫芦象甲与除草剂控制水葫芦试验中发现象甲2头/株+200mg·L^-1草甘膦对水葫芦控制效果较显著,药后15d死亡率达到100%;而象甲4头/株+46mg·L^-12,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0d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照无死亡且有开花现象。

  • 标签: 水葫芦 水葫芦象甲 草甘膦 2 4-D二甲胺盐
  • 简介:本文通过测定建立了灭多威、辛硫磷、吡虫啉、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6种药剂敏感基线。测定了2009年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烟区烟蚜田间种群抗药性水平以及烟蚜种群解毒酶与靶标酶活性。结果显示:与2008年监测结果相比较,灭多威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004倍、0.046倍和0.051倍;辛硫磷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降低了0.213倍、0.078倍和0.088倍;毗虫啉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1.186倍、1.328倍和0.56倍;氰戊菊酯对南平和龙岩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367倍和0.139倍,对三明烟区烟蚜种群Lc50降低了0.103倍;高效氯氟氰菊脂对南平和龙岩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345倍和0.244倍,对三明烟区烟蚜种群Lc如降低了0.035倍;啶虫脒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靳分别增长了O.498倍、0.724倍和0.868倍。由于3个烟区近几年大田防治烟蚜极少或没有使用灭多威、辛硫磷、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这4种杀虫剂,所以3个烟区烟蚜种群对这4种杀虫剂抗药性增加率降低或抗药性下降。目前除了南平烟区烟蚜种群对啶虫脒产生了高抗(抗性倍数为6cL92倍),其余烟区还未出现高抗种群。3个烟区烟蚜种群3种酶活性差异明显,以三明种群最高,南平种群次之,龙岩种群最低。与2007年测定结果相比较,三明、南平和龙岩烟蚜种群CarE比活力分别增加了2.249倍、2.335倍和3.491倍;AChE比活力分别增加了0.336倍、0.664倍和0.782倍;GSTs比活力分别增加了0.591倍、0.811倍和1.447倍。

  • 标签: 烟蚜 抗药性 活性酶 福建
  • 简介:【背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uirai,CGMMV)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毁灭性病原之一,该病毒已入侵我国十多个省份,危害西瓜、黄瓜等作物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早在2009年广东即发现CGMMV为害西瓜和黄瓜,但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对其抗性情况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人工机械摩擦接种方法,测定了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CGMMV广东分离物抗性水平.【结果】从广东葫芦病样中分离获得CGMMV,该病毒分离物MP基因序列与国内报道各分离物同源率均在99%以上;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该病毒分离物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与意义】广东主要黄瓜资源对CGMMV均表现为感病,这为我省防控该病毒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了指导.

  • 标签: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黄瓜种质资源 抗性水平
  • 简介:【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已给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现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有一定致病性,具备生物防治潜力。【方法】本文利用植物生理学技术研究了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结果】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病级增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说明锈菌破坏了豚草叶片细胞膜,导致其电解质外渗。同时,发病初期叶片内丙二醛(MDA)与超氧自由基(O2.-)含量逐渐上升;当发病程度为3级时,O2.-含量达到最高;4级时,MDA含量达到最高。此外,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持续上升,而脯氨酸(Pro)含量在发病后期下降,说明在三裂叶豚草与锈菌互作时,AsA含量虽然增加,但抗性并不明显,而Pro可能具有更为重要作用。【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入干扰了三裂叶豚草生理生化反应,这将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致病机理、发挥其生物防治潜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三裂叶豚草 细胞膜 生理生化
  • 简介:苹果蠹蛾是仁果类水果重要检疫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其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病毒等防治方法研究较多,但仍不能满足防控该害虫需要,对新型防控技术需求日益增强。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IT)是一种可控制甚至根除靶标害虫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但传统SIT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较难区分性别与筛选雌雄虫、辐射不育昆虫交配竞争力和适合度降低等问题,这些缺陷随着昆虫遗传修饰技术发展将得以解决,并将在害虫防控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主要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改善SIT技术策略,并综合分析了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研究情况和将其应用在苹果蠹蛾防控体系中可行性及优势。

  • 标签: 苹果蠹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不育释放技术 遗传修饰昆虫 可行性
  • 简介:【目的】葡萄穴粉虱是近年来人侵新疆吐鲁番地区一种新害虫,明确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情况,可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了解葡萄穴粉虱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葡萄穴粉虱属过渐变态。成虫复眼红棕色,翅膀表面覆盖白色蜡粉。卵倒锥形。若虫共4龄,扁椭圆形,体缘有蜡丝,末龄若虫在体壳内化蛹。4龄若虫(拟蛹)有半透明和黑色2型,越冬型4龄若虫(拟蛹)为黑色且有金属光泽。该虫在吐鲁番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中旬破蛹羽化,开始在葡萄园危害,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6月中旬2代若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一7月初为孵化高峰,世代重叠严重,10月中下旬之后以越冬代蛹在枯叶和枯枝上越冬。除为害葡萄外,葡萄穴粉虱还危害五叶地锦等葡萄科植物。【结论】在葡萄冬季埋土前或春季上架时,清除枯枝落叶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防治压力。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关键时期。在重点开展葡萄园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五叶地锦等园林植物防治。

  • 标签: 葡萄穴粉虱 形态学 生物学 特性 新疆
  • 简介:【背景】黄顶菊是近年来人侵我国一种有害杂草,其竞争力强,给自然界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黄粉虫易于饲养,可以用于多种生物质资源转化处理。【方法】本研究分别以黄顶菊、小白菜和西瓜皮作为青料,与麦麸等配制成人工饲料后,对黄粉虫进行定期饲喂,研究其对黄粉虫幼虫、成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影响。【结果】黄粉虫幼虫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黄顶菊与添加小白菜相比,虫体生物量增长率较低,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较高;成虫饲料中添加黄顶菊与添加西瓜皮相比,黄粉虫平均寿命延长,单雌产卵量减少,且差异均显著,体长略有减小。【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对利用黄粉虫转化处理黄顶菊效果做出了初步评价,即黄粉虫能够取食黄顶菊,但转化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 标签: 黄顶菊 入侵植物 黄粉虫 资源转化 青料 生长发育
  • 简介:互花米草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本土植物,其高生产力、高繁殖率、高抗性和致密发达地下部分等生物学特性使它能在沿海地区抗风防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修复湿地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很好正生态效应;然而,正是这与生俱来生物学优势使该物种在引种地区侵占光滩,很快形成茂盛单种优势群落,体现出很强入侵性,从而也具有相当大负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互花米草正负生态效应,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抗风防浪功效与改变景观负作用,促淤造陆功效与改变河口水文格局负作用,固碳效应与释放温室气体负作用,为一些物种提供营养与栖息地同时对其他物种栖息环境破坏性。研究证实,互花米草本土化倾向已比较突出,如在超过100年引种历史美国西部维拉帕湾、引种历史近40年旧金山湾,以及引种历史近30年我国大丰滩涂等。对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应结合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如在一些生态脆弱(开发过度、缺乏大型植被、蚀退现象严重)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除互花米草须谨慎;在充分利用互花米草抗风防浪和促淤造陆后,可以适时围垦,以达到某些区域大面积减除目标;此外,综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是较为科学举措,既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生物质(加工生产新食品、保健品、生物气等),又有效控制其种子飘落和扩繁,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种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利国利民之举。

  • 标签: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 两面性 正负生态效应 生态控制
  • 简介: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重要入侵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严重危害椰子树。2013年在海南省万宁市首次发现椰子织蛾。目前,该虫已在海南多个市县及广东和广西危害,对我国棕榈科植物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11月,作者等人在万宁兴隆和三亚海棠湾镇调查椰子织蛾危害时,发现其重要天敌昆虫——褐带卷蛾茧蜂。为了进一步了解褐带卷蛾茧蜂,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报道,以便更好地用于椰子织蛾生物防治。

  • 标签: 椰子织蛾 天敌昆虫 褐带卷蛾茧蜂
  • 简介:【目的】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侵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多个省市,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林、牧业发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和繁殖影响,解析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在紫茎泽兰入侵、传播和扩散过程中作用,能为开展紫茎泽兰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紫茎泽兰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节间距、地径,并统计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量、种子量、种子千粒重、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结果】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影响(P<0.0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紫茎泽兰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数、总种子量分别增加了5.03、1.51、7.64倍;种子长度、宽度、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增加了15.24%、23.08%、19.46%、29.22%、391.01%、183.56%(P<0.05)。【结论】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紫茎泽兰生长,控制丛枝菌根真菌数量可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并抑制紫茎泽兰花序数、种子量及种子生命力,降低其扩散蔓延速度。

  • 标签: 紫茎泽兰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繁殖
  • 简介:[目的]蜡蚧轮枝菌是一种防治植物病原物和害虫生防菌,弄清其致病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IlluminaHiSeq技术测序蜡蚧轮枝菌cDNA文库,并进行RNA-Seq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结果]共获得1634670条高品质reads,碱基GC含量48.50%。14856条Unigene经组装拼接后,在Nr、Swiss-Prot、COG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比对得到1467、9379、6518和4188条Unigenes。采用GO分类工具将21403条Unigenes分成24个功能组,主要包含在细胞组成(1369)、分子功能(1679)和生物学过程(1928)3个大类里,在COG数据库注释基础上,把6518条Unigenes分成38个功能组,通过GO和COG丰度识别分类,聚类主要是一般功能预测、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以及信号转导机制起作用独立基因。能与KEGG路径匹配108条Unigenes中大部分和新陈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结论]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找寻蜡蚧轮枝菌致病因子,从而丰富其致病机理。

  • 标签: 蜡蚧轮枝菌 RNA-SEQ 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