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816-17日,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水汽输送,在以上两个条件成熟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运用1小时间隔GMS-4数字展宽红外资料和部分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55日下午至夜间发生在甘肃、宁夏等省(区)部分地区罕见特大沙尘暴形成原因。结果指出,这场沙尘暴主要由冷锋前部一次飑线活动造成。飑线形成,是冷锋强迫出小对流单体群和冷锋云系分裂出云区合并及与中纬度地区短波槽云系相互作用结果,飑线强烈发展,则是飑线云系、中纬度短波槽和孟加拉湾强热带风暴登陆后向北伸展云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局地性强烈增温共同造成。飑线移动大体与700—500hPa间平均气流方向一致。最后对此飑线可预报性问题作了讨论。

  • 标签: 沙尘暴 飑线 甘肃省
  • 简介:2013年1华北平原出现了罕见重污染天气过程,并引发连续多天大范围重霾现象。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日值数据和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模拟结果,对110~15日污染过程气象要素和关键气溶胶物种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灰霾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本次污染过程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大部。这些地区细颗粒物(即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且基本被灰霾覆盖,日均能见度在5~8km之间。其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济南市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可达250~300μgm-3,部分市区可超过300μgm-3,而日均能见度则可下降至3km以下,形成重度灰霾。此外,对气象场分析显示,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水平风速较多年平均值偏小约20%,且有明显逆温层覆盖,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相对湿度则较多年平均值偏高达10%~40%。这样气象条件不仅造成污染物易于堆积,而且有利于吸湿性粒子消光效应快速增长,使能见度明显下降,是引发灰霾重要因素之一。在北京地区引发灰霾主要气溶胶物种为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这3种无机盐对近地面的消光贡献比率达到50%以上。其中硝酸盐消光贡献比率最高,可达总体效应1/4,表明在这次污染过程中除相关工业源排放外,交通源排放也是北京地区主要污染源之一。

  • 标签: 灰霾 能见度 华北平原 气象场 CMAQ (Community
  • 简介:为了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要,自2006年开始河南县气象局地面月报表由原来手工编制、抄录等改为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记录,以及完成月报表封面、纪要、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等文字说明,经过整理后形成统一观测数据文件。河南站已制作了多份观测数据文件,但预审工作仍有一定难度。通过对观测数据文件预审工作实践,总结了预审方面的一些经验,找出了做好观测数据文件预审工作中必须注意要点,以及预审工作中出现常见问题做了总结,供预审人员参考。

  • 标签: 预审 经验 测报质量 自动站
  • 简介:1气候概况秋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除西部、中东部部分地区偏多外,全区大部地区偏少。9上旬出现严重早霜冻灾害,中东部农作物遭受冻害,季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秋旱现象,大风日数少,光照充足。

  • 标签: 气候影响评价 内蒙古地区 秋季 气候概况 霜冻灾害 大风日数
  • 简介:2007年7—9,江西仅820日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此次过程是由超强台风“圣帕”所致,有11个站出现暴雨,8个站出现大暴雨。暴雨主要落区为吉安、赣州和抚州市西部,其中乐安、万安、兴国、赣州4县市日雨量创8份历史同期最高值,暴雨中心出现在乐安,日降水量为189.0min。

  • 标签: 江西 气候特点 天气 暴雨过程 暴雨中心 日降水量
  • 简介:基于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4种气候模式对1983—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回报试验结果,利用2011—2014年东北地区业务应用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东北地区17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降水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EC模式和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降水总体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2模式各Pc分布存在较明显差异,模式仍有较大改进空间。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初夏典型旱涝年具有一定预测能力,对典型涝年预测效果优于典型旱年。

  • 标签: 气候模式 月降水 旱涝年 预测性能 定量评估
  • 简介:分析了2012年2—3异常连阴雨天气环流背景、副热带西风急流、低层热力场特征及水汽输送,结果表明:1)500hPa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稳定高压脊区,东西两路冷空气从高压脊两侧低槽分裂南下交替影响;华西低槽稳定维持,西北太平洋高度场偏高,形成西低东高环流特征。2)200hPa西风急流位置比常年偏北。3)850hPa在西南地区东部有冷温槽,在江南地区有明显锋区维持。4)低层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5)连阴雨期间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存在一支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区域性暴雨
  • 简介: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6年1—3,江西省区域性大雾日数共计18d,其中3为7d,较历史同期略偏多(表1)。14—5日、128—29日、227—28日、36—7日、17—19日、30—31日出现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

  • 标签: 天气过程 江西省 气候特点 大雾 区域性 连续性
  • 简介:2011年1-3,江西出现区域性大雾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8d,其中2出现大雾6d。22—3日和20-21日出现连续大雾,以220日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16个县(市)能见度一度低于100m。

  • 标签: 江西省 气候特点 天气 大雾 区域性 能见度
  • 简介:2008年1中下旬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陇东黄土高原出现近60a罕见阴雪低温天气,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脊强盛,青藏高原西部低槽和中国东部弱脊维持,东亚大槽偏北,青藏高原南支气流强,控制中亚、中国北方大部和西北地区冷气团强盛活跃,500hPa和700hPa西北地区东部为负距平,700hPa降温强。700hPa相对湿度西北地区东部处于正距平中心,500hPa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700hPa风场在98°~110°E、35°~40°N存在明显切变,水汽通量和散度分析表明,降雪期间低层存在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降雪时段700~500hPa散度场表现为辐合,200hPa表现为辐散;700~200hPa涡度场表现为正涡度区,在降雪过程中有弱动力抬升作用,降雪强度大。

  • 标签: 罕见降雪 低温 天气气候分析
  • 简介:1暴雨天气过程2008年4—6江西省共出现8个区域性暴雨日(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其中,613日为2008年入汛以来暴雨范围最广一次过程,暴雨、大暴雨总站数之多,位居1960年以来第3位;528日暴雨过程雨强大,婺源出现特大暴雨(262mm),为全省最大值,并创该站历年月最大值。

  • 标签: 暴雨天气过程 江西省 气候特点 特大暴雨 暴雨过程 最大值
  • 简介:1暴雨天气过程(1)1019日20时~20日20时,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我省吉安、抚州、赣州3市有22个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暴雨中心位于兴国,强度为72mm.本次暴雨范围之大居历史同期第2位,但强度一般.

  • 标签: 天气过程 江西省重要 过程评述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和NCEP每6h1次、2.5°×2.5°再分析资料及NOAAGBL资料,对2009年628—30日安徽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存在而导致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动力条件;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充足水汽来源是暴雨产生前提条件;同时低空辐合产生切变诱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了大暴雨过程产生。

  • 标签: 梅雨暴雨 后向轨迹模式 水汽来源 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