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读张铁成先生的散文集《并不孤独的旅程》,我却首先感受到了孤独。这种孤独首先源于作者的回望意识。因为生存的无奈,作者从故乡到异乡。多少年后,他在想着红芍药叶片上滴答作响的露珠,想着飘人梦中的邻家女孩的歌声,想着那吹着黄昏吹着子夜吹着黎明的竹箫,想着石磙子响起来的时候……如果说露珠、歌声、竹箫都在强化一种流逝感的话,那么石磙子所强化的却是一种沉重的碾轧.那些属于作者,也属于我们同一代人的颗粒般的时光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碾轧中离开了我们。
简介: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包含着互相矛盾但又互相补充的双重故事:表层故事是道德者隋抱朴的心灵成长过程,而深层故事却是道德观念淡薄的浪子隋不召一生漂泊的传奇故事。深层故事体现出作者的无意识趋向,对作者精心设置的表层故事形成了质疑,双重故事形成了文本的丰富性,最终成就了小说的探索性主题。
简介:<正>一张照片和“育才图书室”一个朋友给张锲写了一首诗,说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老牛”。张锲很喜欢这个评价。2004年5月2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文采阁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为筹建西部等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育才图书室”工程正式启动。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在发布会现场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张锲的诗《题一张来自延安的照片》: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热衷于对来华传教士的书写,如范稳的《水乳大地》(2004年)、《大地雅歌》(2010年)等,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009年)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2011年)等,它们或引用《圣经》故事和语句,或依据历史文献材料,
简介:
简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以“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俱在”(郑樵1894)而蔚成风气。严复的《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先河。此后,不同学科门类的学术史研究各领风骚.欣欣向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再次形成热潮,外国文学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简介:最近,黄桂元在《南方文坛》发表《立场、身份与诗歌“笼子”——读〈中产阶级诗选〉的一种观感》,张清华在《星星》发表《精神的冰或诗歌的雪——关于2009年诗歌的散记》,包括《诗评人》总11期出版的《中产阶级立场写作》所收的近三十篇文章,以及为数众多的误读,让我在《中产阶级诗选》问世一年之后有话要说。在不明当前诗歌进展的人面前,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繁荣一时的乡土文学创作与研究陷入了低潮,乃至一些评论家认为新世纪文学和乡村、农民有了一道厚重的坚冰,钱理群先生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呼吁要重建文学和乡土的血肉联系。
简介:摘要
简介:<正>总经理张建国对记者说:"有人曾断言,邢台的公交走不出困境,而邢台公交可以说:‘不’!"记者听后不觉一振。邢台公交人的的确确创下了这样一个奇迹:从一个背负沉重负担、步履艰难的丑小鸭,变成了一个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喜爱的白天鹅。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建国上任10年间,凭着智慧和勇气,凭着多年的经营意识和
简介:<正>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指针,就是人类的幸福。[德国]卡尔·马克思楔子(一)“这位张局长的事迹,太像我们采访过的汪洋湖了。”“看来遵义这块红色土地在孕育长征文化的同时,更在孕育无数的先进人物……”——2002年,笔者随《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几位记者,一同到遵义市民政局采访张有顺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听见京城来的记者们曾这样感慨地说。那一年,全国正掀起学习汪洋湖的热潮。
行走中的人生况味——读张铁成散文集《并不孤独的旅程》
双重故事的矛盾与质疑——张炜《古船》的显在结构与潜在结构
不知疲倦的老牛——记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锲
当文化成为信仰以后——《张马丁的第八天》的基督教叙事
寻找跨东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评张隆溪教授的《道与逻各斯》
国别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新思路——评张和龙的《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
公民意识、中产阶级立场写作与当代中国诗歌——兼与张清华、黄桂元商榷
以乡土中国作为方法的文学研究——序张丽军的新著《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
成人文学家成功创作儿童文学的关键——阅读张炜《寻找鱼王》有感而发
世纪之航——记中国十大影响力企业家、邢台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建国
黔北“孺子牛”——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