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托妮·莫瑞森的名著《所罗门之歌》中的飞翔主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评论界和读者的浓厚兴趣。它反映了主人公奶娃在精神上的成长道路,同时还让人联想起会飞的黑人这一神话。从黑人神话的角度解读飞翔意象,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意象对于新大陆的美国黑人民族的发展有着令人兴奋的实用价值。基于全人类想飞的共同愿望,飞翔意象又把《所罗门之歌》融入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推动了对这本优秀作品的跨文化解读,提高了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借助庄子的哲学思想,我们还能够回答奶娃到底能飞多高这个似乎无解的问题。
简介:《大黄蜂》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成名作。汉德克的早期作品以反传统叙事而著称。本文通过对《大黄蜂》的解读,揭示汉德克反传统叙事的实质在于消解以主观和视觉感知为主体的虚拟叙事,重现对事物的真实感知、对事件的真实感受。“大黄蜂”既是小说叙事形式的比喻,也寓指了作家对家乡和战争年代的回忆。
简介:物理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加入到探索的队伍当中。本文将以三本典型物理学哲学著作为例,对量子力学哲学观和广义相对论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物理学哲学研究进行探讨。
简介:《都江堰》有条脉络清晰的情感线,作家高屋建瓴,以回环曲折的文势,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讴歌了这造福千年的水利工程,指出都江堰是我国调理自然力的哲学典范,它集中呈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教义。
简介:孙绍振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还是将生命中大量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文本的微观解读。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文本解读锲而不舍、全身心投入的献身精神,都令人感佩。从《名作细读》到《月迷津渡》,孙先生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哲学化"门径,但依然对如何有效地传授文本解读的方法怀有困惑。本文就此问题,对名作的细读做进一步的审思。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法"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法"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简介:在中,福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对疯癫中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部分进行了阐释和颂扬,而对所谓的理性精神中隐秘的残忍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本文拟运用福柯的理论对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彼得·柯根的小说和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更为隐含但同时也更具启示意义的"文化密码",即作品的历史、社会内涵.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简介:在《脚印》中,王鼎钧先生数度解构于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现实之间具有无法调和性的思乡情结,其所最难面对的仍是现实及尴尬的身份。为缓和长期思乡的紧张与焦虑,王氏选择舍外求内的自慰法,将生活过程包括人生足迹(即"脚印")进行刻意遗忘,终于解开了心结。这对获取大陆消息不畅的海外游子来说,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退求其次的疗心法。而对读者来说,要理解《脚印》,还须知人论世,参考王氏的人生行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简介:从象征的层面来看,阿契贝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是一篇描写荒诞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乔纳森在战争期间及战后见证了社会的混乱与生活的无序,体味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漠,荒诞感是其人生体验的重要内容。不过乔纳森不是一位陷入荒诞境遇而无法自拔的懦夫,他处世坦然的生活智慧使他成为一位敢于直面并试图超越荒诞的西西弗式的“荒诞人”。
简介:海明威作品中充斥着“硬汉”形象,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关注女性和女性意识的作家。本文对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里“猫”这一符号进行解读,认为海明威笔下的“猫”是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象征:它既是没有归属的漂泊者,又是渴望理解的社会零余人和无奈的被动接受者,其指代的女性生存状态就是非中心与边缘化。从符号学视角来看,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冰山原则”在于以有限的符号形式创造无限的意义空间。
简介:作为英雄失路的千古悲歌,项羽《垓下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强烈。它曾拨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悲歌慷慨的项羽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形象。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蕴涵,从中我们能够窥见项羽的个性与弱点,进而探究其失败的原因。本文结合相关的历史记载对这首诗进行历史与文学性的解读,揭示其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背后的深层意蕴。
简介: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寄寓着深厚的创作寓意,酷似本真的童年生活背后折射出对理想教育方式的诗意探索。这样的诗意探索借助精致的结构形式来呈现,散发出独特的写作方式所生成的艺术美感,凸显出丰富多变的语言风格。
简介:
简介:南宋末年,词坛上与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等人并称的还有陈允平。陈允平(生卒年不详),字君衡、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末年曾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官。人元后曾因图谋恢复旧朝的罪名被关押在监狱里,得同官袁洪营救获释。
简介:《因为风的缘故》是爱情诗疗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教会人如何幸福地婚恋的诗,是“爱的艺术”“婚姻的技术”。它是百年新诗史上少有的现代爱情诗,追求的是将古代爱情的忠贞和现代爱情的情趣,“爱欲”与“文明”、“肉体”与“灵魂”水乳交融,它使“诗疗”承认的低级情感及身体快乐,与“诗教”倡导的高级情感及道德愉快相得益彰,更多地偏向后者,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简介:在阅读《摩尔·弗兰德斯》一书时,读者会发现摩尔的言语、行为及性格中存在众多矛盾和模棱两可的地方,同时该书作者笛福也未对摩尔的行为作出最终的道德评判。本文运用伊瑟的读者反应理论证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补众多矛盾空隙时,对当时的价值观产生了质疑和思考,同时也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从而获得了对摩尔新的认识。
简介:安部公房笔下的主人公因丧失姓名而惊恐万状,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姓名却处之泰然,原因何在?本文特别选择了安部的“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和村上的《且听风吟》两篇小说进行个案分析,从小说人物的姓名谈起,解读时代变化下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从而比较两位作家对现实社会、当下制度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
简介:作为传统修辞手法,拟称在诗歌中不表现身份与文化意识。不同的是,在拉金的《行军经过》等作品中,说话人具有明显的英格兰文化身份观,并力图通过人称变化、意图控制和提喻、反讽等修辞方式在读者心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说话人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源自拉金在《上教堂》中所表达的对民族生存结构的信仰,这种信仰最终指向一种自赏惧外的“电网意识”,成为拉金诗歌的争议之源。
奶娃能飞多高——解读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飞翔主题
消解虚拟叙事,重现真实感受——解读彼得·汉德克的小说《大黄蜂》
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纽带——对几本“物理学哲学”著作的解读
一曲情深意浓的绝佳赞歌——解读余秋雨散文《都江堰》
月迷津渡,有路可循?——关于孙绍振文本解读学的疑问和审思
颠覆与重构——拜厄特“太阳—影子二分法”隐喻模式解读
非理性的光辉,疯癫中的诗意——对小说《治疗》和《痊愈》的福柯式解读
技术控制论的梦魇——解读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一文数解构 思乡情何沉——王鼎钧散文名作《脚印》解读
荒诞与反抗:阿契贝小说《天下太平》的另一种解读
《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及其背后——项羽《垓下歌》的文学与历史解读
理想教育方式的诗意探索——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个可逆性的文本——《丰乳肥臀》的语言文化解读
阳关歌未尽,别恨回肠千万结——陈允平《浪淘沙慢·暮烟愁》解读
在诗与爱中幸福地长寿——《因为风的缘故》的诗疗解读(上)
摩尔的是与非——从伊瑟读者反应理论视角解读《摩尔·弗兰德斯》
从姓名谈小说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解读安部公房和村上春树
“戏剧化的自我”——解读拉金诗歌中拟称的文化意识形态功能
俚而实豪 粗中见奇——完颜亮《鹊桥仙·待月》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