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市确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疾病高发年龄阶段、疾病高发月份,住院隔离治疗措施应用状况以及具体应用的传染预防处置措施等信息实施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1-4岁年龄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月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治疗患者例数和门诊留观治疗患者例数均显著高于住院接受治疗患者例数。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区间是1-4岁,其高发月份是5-7月,在针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处置条件下,能够显著控制小儿手足口病在儿童患者群体中的传播和蔓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轻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和市人民医院的手足口轻症患儿共189例,在接受常规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基础上,76例接受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113例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汤剂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疱疹消退情况和住院日。结果金莲清热泡腾片组疱疹消退73例,未尽3例;辨证论治汤剂组消退4例,未尽109例;两组比较p<0.05.。金莲清热泡腾片组住院日2.9±0.3天,辨证论治汤剂组住院日5.0±1.8天,两组比较p<0.05。结论金莲清热泡腾片能够显著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日,治疗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一年4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轻症患者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1-2周可以自愈或治愈,不留下后遗症。重症患儿多数由EV71引起的,EV71是肠道病毒中的一种,侵入人体后就会迅速攻击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可达80%。重症患儿临床表现可无皮疹;先发热、头痛、呕吐等,后出现皮疹;病情凶猛,进展十分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临床表现,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在流行期间护理好手足口病病人尤为重要。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及对照组6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对症处理及补液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和进食恢复正常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和进食恢复正常的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较为常见,且症状轻,但病情进展迅速,起病急,具有较强传染性,<5岁儿童比较常见。手足口病大部分是由于食入或者是接触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感染后在口腔与消化道中繁殖,进而导致手足口病。所以,对手足口病的控制十分重要。最近几年以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口腔病变对患儿饮食与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有效口腔护理是治疗手足口病重点内容。科学口腔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咽部细菌聚集,将粘稠痰液稀释,使得口腔温度降低,确保口腔黏膜处于湿润状态,保持口腔环境良好。在手足口病口腔护理中保持口腔清洁,采取口腔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能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缓解恐惧心理,提高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阿昔洛韦注射液及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43例为观察组。41例单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8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