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两种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60例行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的患者为甲组,60例行种植修复的患者为乙组,经过一段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齿修复的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成功率比较,p>0.05,说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残根修复保存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残根修复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中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运用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进行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的十个月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结束后,患者均痊愈,且前牙都达到了正常的覆盖,面型也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少数患者的软组织在植入微型种植体周围出现了轻度浮肿现象,但是无感染症状。在治疗期间患者都无明显不适感,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在加强正畸支抗中实行微型种植体操作简便、可靠性较好、较灵活,且治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慢性牙周炎对牙种植修复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100例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其划为试验组;同期选择100例牙列缺损牙周健康的患者,将其划为对照组,借助种植修复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mSBI(龈沟出血指数)、PIS(牙龈乳头指数)、mPLI(改良菌斑指数)、PD(牙周探诊深度)、IL-2(白细胞介素-2)、IL-8(白细胞介素-8)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牙周检测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别,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患者IL-2、IL-8指标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IL-2、IL-8指标和对照组相似,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而言,种植修复可满足患者近期疗效标准,且无任何种植体风险,但远期疗效仍未得到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7年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方法为常规种植术、即刻种植技术、骨挤压、骨劈开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随访7-60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182例患者的226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其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种植义齿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种植体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更好地提高种植义齿成功率。方法笔者收集自1996年9月以来,因种植义齿修复而出现义齿或种植体不稳定而就诊患者48例,总结其产生非稳定性的原因。结果本组48例患者出现种植义齿不稳定。其中术前综合检查及绝对禁忌症后未考虑年龄因素及个体差异导致种植义齿不稳定24例;种植体自身因素包括种植体数目,种植体排列方式,种植体咬合等因素导致种植体不稳定12例,技工及修复导致不稳定6例;非确定性因素6例。结论了解种植义齿所承受的非稳定性因素的影响尽可能避开或解决这些非稳定性因素,对促进种植义齿获得最可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中的应用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抽取本段时间到院接受口腔种植牙的患者共30例,按照双盲法进行分例,组中15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余下15例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100%和对照组86.67%,且观察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当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