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诊断术前结肠癌、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0例结肠癌、结肠癌复发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CT诊断,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手术前CT扫描结肠癌患者120例,TNMI期者、TNMII期者、TNMIII期者、TNMIV期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9.17%、44.17%、16.66%、10%。手术后结肠癌复发者60例,TNMI期者、TNMII期者、TNMIII期者、TNMIV期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3.33%、20%、46.67%、20%。结论术前结肠癌、术后结肠癌复发中,应用CT诊断效果较好,利于临床医师结合诊断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120例妇科急腹症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和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相符几率为92.5%。其中诊断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7.5%,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结果符合几率为95.8%,诊断为卵巢肿瘤破裂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0.0%,诊断为盆腔炎的结果符合几率为100%。通过确诊之后能够更好的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治疗。结论超声检测的优点有方便、快捷以及确诊率高等,可以有效的对妇科急腹症加以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采用Kotcabal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舒适度,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舒适度均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舒适度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9%(61/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改善其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主要致病菌感染特点。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脓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年龄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脓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感知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克雷伯杆菌查出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多样,且对克雷伯杆菌属有较高查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两种开髓方法对下颌切牙双根管的探查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已经拔除的成年人下颌离体切牙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均按髓腔所在直线实施开髓,对照组均从舌侧窝实施开髓,观察探查结果。在充填根管后,自中部横断,将双根管发生率以及充填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双根管出现率为14.71%,与对照组的16.18%比较接近(P>0.05);研究组的双根管检出率为90.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下颌切牙根管治疗过程中,可按照实际情况实施沿髓腔所在直线开髓,可以有效避免遗漏根管,提升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1.5T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检出率以及对脑干、基底节区、额叶、颞叶、小脑、顶叶脑梗死病灶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采用DHS、LPFP以及PFNA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330例,选取时段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108例应用DHS治疗的患者为治疗1组,112例应用LPFP治疗的患者为治疗2组,110例应用PFNA治疗的患者为治疗3组,治疗后将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治疗1组和2组相比,治疗3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时间明显较短,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0.05;而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项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中应用DHS、LPFP以及PFNA效果均好,而其中PFNA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展开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高热患儿共80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疾病特征,将46例细菌感染患儿设作研究组,同时将34例其他感染患儿设作对照组,均实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结果入选的患儿中,研究组患儿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应用于诊断高热患儿具有可行性,不仅能够帮助医师准确辨别患儿高热诱因,还能提升诊断结果敏感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姜黄素分为0、20、40及80μmol/L四个实验组,分别用MTS法、划痕实验、成管实验以及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检测姜黄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凋亡的影响。结果MTS结果显示从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的第1d开始,(20-80)μmol/L三个浓度组均可抑制HMVEC-Ls增殖,与对照组(0μ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80μmol/L组抑制HMVEC-Ls增殖能力最显著(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迁移率分别为(92.33±5.01)%、(82.50±5.09)%、(63.00±5.73)%及(41.00±4.15)%,各实验组HMVEC-Ls迁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迁移率最低。成管实验。结果(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成管长度分别为(2.76±0.14)、(1.76±0.09)、(0.90±0.16)、(0.34±0.07)mm/视野,各实验组HMVEC-Ls成管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成管长度最小。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染色。结果在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过程中HMVEC-Ls发生了凋亡。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样形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将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明显,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末梢血预稀释模式、全血模式以及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地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比较,为其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80例体检者,并将其根据血检方式平均分为3组,A组体检者采取末梢稀释模式进行检测,B组体检者采取全血模式进行检测,C组体检者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对三组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BC、PLT、WBC以及HB比较,末梢血预稀释与静脉血相比差异明显,末梢血全血模式与预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明显。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采取末梢血进行血检,其检测结果易受到的影响,静脉血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可多次重复检测,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