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院进行治疗得46例骨折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术后那个疼痛的有效率。结果干预组23例患者中无痛10例,轻度疼痛10例,中度疼痛2例,重度疼痛1例,总有效率为20/23(86.96%),对照组23例患者中无痛4例,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4例,总有效率为11/23(47.84%),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骨折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住院分娩的420例分娩产妇,其中,将63例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产妇作为观察组,357例未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病因以及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胎盘和宫颈是导致分娩产妇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主要因素。(P<0.01)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剥宫产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出现的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产妇出现产前出血症状的情况时,要做好孕前保健工作,孕期进行指导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新生儿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0份正常人溶血和非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及钾(K)9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清中ALT、AST、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ALB、BUN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TBIL、Cr、GLU、CHO测定值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溶血对血清多个生化指标产生严重干扰,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避免标本溶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且成功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4例为治疗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行PCI治疗40例为对照组。各组于术前及术后4h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计算QTd及QTcd。结果PCI术后4h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d及QTcd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术前与术后4h相比,QTd及QTcd均有明显减小(均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之间QTd及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及QTcd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病房及手术室两组执行术前护理的手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值,分析不同护理环境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原因。材料与方法在病房及手术室中,分别对两组共60名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期间的血压及心率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对比病房和手术室两组病例之间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病例中入院时、术前护理执行之前及术前护理执行后5分钟时测量的两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值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护理执行10分钟两组病例所测量的舒张压值对比有差异(P﹤0.05),手术室病例组舒张压值高于病房组,术前护理执行15分钟两组病例所测量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均有差异(P﹤0.05),手术室组高于病房组。结论通过分析病房和手术室两组病例血压及心率的对比,可以认为术前护理执行的不同环境对患者的血压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采取护理措施加以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时出现较大误差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进行复检,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结果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实验室因素和临床因素两大类,临床的相关因素有溶血现象、样品采集后没有及时送检;实验室因素有离心不完全。本次研究中发生严重溶血现象的有35例,占70.00%;3例样品采集后没有及时送检,占6.00%;12例没有完全离心,占24.00%。结论通过对影响临床生化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策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效提高生化检测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产检并分娩的962例孕妇,按妊娠期间体重增长程度分为A组(增重过度组),B组(增重正常组)和C组(增重不足组),分析妊娠期间不同增重程度孕妇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以血糖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增重程度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962例BMI正常孕妇妊娠期间增重正常者为比例为79.8%,增重过度者比例为16.8%,增重不足者比例为3.3%。A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B组及C组(P<0.05),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2hPG)水平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同C组HbA1c%、FPG及2hP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增重过度能够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GIGT和GDM的发生机率,增加妊娠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HBV父婴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严格控制来自母亲方面的HBV传播,共收集到111份父亲HBsAg阳性及其新生儿资料,其中新生儿HBV慢性感染者19例,未感染HBV者92例,对所有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母亲HBsAb、父亲HBVDNA对新生儿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有统计学意义;父亲HBeAg、父亲乙肝一级家族史、父亲年龄对新生儿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的HBVDNA、新生儿免疫接种方法是影响新生儿慢性HBV感染方程的两个主要变量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亲HBVDNA升高是高危新生儿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母亲HBsAb阳性是高危新生儿慢性HBV感染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