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67例,分别随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31例(A组),BillrothⅡ式吻合术36例(B组),观察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血糖情况。结果A组血糖在术后3月及6月血糖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BillrothⅡ吻合术可有效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炎琥宁治疗后,其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2.1±0.3)d、(2.9±0.2)d、(4.1±0.4)d、(1.5±0.3)d;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炎琥宁给予临床治疗,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72例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均给予两组患儿急诊抢救措施,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复发率显著性较低,而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显著性更快更短,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可加快患儿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预防惊厥复发,住院及退热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过去一年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52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患者204例,重症患者48例。针对382份合格痰标本其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菌株种类分布并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在送检的382份待测标本中共分离出173株致病菌,检出率占45.3%。普通患者共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3株,占94.6%;重症患者共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占79.1%。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和影像引导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方法以及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5例采用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在内镜下采取消化道支架置入术,64例患者在影响透视下采取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结果在内镜下,31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影像透视下64例患者有9例转内镜辅助插入导丝获成功,在手术中2例发生心律失常,1例发生窒息;手术后,84例患者伴有胸痛不适以及异物感,31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上食道慢性感染,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13例患者出现支架堵塞,2例患者伴有呼吸困难。结论内镜和影像引导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手术中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在术后若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内镜和影像引导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体征正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中和实验组,每组有新生儿60例。对于常规中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筛查护理,而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常规的筛查方式上进行耳道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和二次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两次筛查中的通过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92.4%,常规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80.1%;在初次筛查中实验组新生儿的通过率要高于常规组新生儿的通过率(P<0.05);实验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100%,常规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76.5%,实验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P<0.05)。结论新生儿耳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通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对困难气道患者插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48例困难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各循环指标变化及插管情况。结果插管完成时研究组患者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插管时间、声门最佳暴露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置入导管时间及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插管效果,对MAP、HR影响小,并发症少,在困难气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行护理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护理组行护理程度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组发生并发症几率3例(9.38%)、护理满意度30例(93.75%)显著优于常规组11例(34.38%)、24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行护理程序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应用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取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无痛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异物取出过程中出现躁动、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穿孔等不良病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应用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9月本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予以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室以及血常规检查,并将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根据病原菌分成非细菌组以及细菌组,利用ROC曲线对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进行评估,并予以血常规检查,了解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非细菌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120例患儿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诊断准确率为92.5%,比白细胞计数检测的84.1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比检测白细胞计数更加准确,建议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