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1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二甲双胍组(41例)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脂代谢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TG均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FIns、GLP-1、HD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二甲双胍组,FIns、GLP-1、HDL均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hPG、FPG及HbA1c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2hPG、FPG及HbA1c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hPG、FPG及HbA1c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hPG、FPG及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内分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的讨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4例血糖控制不佳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0.5g,tid,po)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低血糖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12周仅发生4例轻度低血糖事件),C肽水平较前有所升高,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体重无明显增加,适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术在高危部位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激光消融并得到有效随访资料的肝癌患者56例65个病灶分为高危部位组和非高危组,通过分析两组的消融前后CT和(或)MRI,比较两组病灶的消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危组和非高危组病灶的完全消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86.3%、91.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5.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尤其适合高危部位小病灶的精准消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去神经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采用射频去神经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经治疗,疼痛消失次数,一次治疗23例,二次治疗7例,30例患者均有效治疗,优良率100%。结论射频去神经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内我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阿维菌素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组,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32±3.21)天,出现并发症者5例,死亡1例,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41±4.56)天,出现并发症者11例,死亡4例,各项进行比较,P<0.05,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可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在神经内科总共选取106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到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结果意义标准(P<0.05);护理干预之前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能力无明显差异,差异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能力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20例予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均显著多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外观满意度95.0%较对照组78.0%显著提高,研究组并发症率5.0%较对照组24.0%显著降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且更符合美容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率、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32±10.42ml、置管引流时间4.08±0.57d、住院时间7.27±0.74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54.15±11.63ml、5.32±0.66d、9.45±1.1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8.8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1%,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较好,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病灶根除率、随访期间复发率以及术后第3、6、12、24个月无瘤生存率比较(P根除=0.307,P复发=0.073,P12=0.296,P24=0.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AST、GGT、TBIL、ALB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ALT=0.021,PAST<0.001,PGGT<0.001,PTBIL=0.022,PALB=0.016,P住院时间=0.002,P并发症=0.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手术,观察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6.67%,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1.11%,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5.56%)低于常规组(2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