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削痂术后应用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烧伤患者的30个深Ⅱ度烧伤肢体在伤后3d内分次行削痂术,削至浅筋膜后移植大张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mm)覆盖于其上.术后10-12d计算移植皮片的存活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随访3-6个月时患者的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取1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愈合创面皮肤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片成活率为93%,7%的皮片因术中固定较差,移植后自体刃厚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分离致皮片坏死,或因感染致皮片溶解.随访3-6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病理学观察显示,成活皮片表皮、真皮结构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削痂立即移植复合皮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皮片 治疗 患者 复合皮 创面 深Ⅱ度烧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对身体素质的主要影响,包括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灵敏性、下肢关节,踝关节的刚度等。为今后更好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以及科学进行训练规划做好基础。

  • 标签: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快速力量 灵敏性 刚度
  • 简介: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鼠 爆破性减压 脊髓损伤 复合伤 微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眶下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6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按Zingg分类:A3型32例,B型23例,C型9例;均选择眶下缘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加口内前庭沟切口和其他眶周小切口;均不做冠状切口。结果疗效优44例(68.75%),良16例(25.00%),差4例(6.25%),骨折1级愈合率达68.75%(44/64),手术优良率达93.75%(60/64)。结论眶下缘切口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切口隐蔽、骨折复位良好、对位精确、微型钛板固定良好等优点,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 标签: 眶下缘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眶颧复合体骨折的病例资料。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1例眶颧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以上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以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眶颧复合体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为眶下神经麻木、面神经颞支功能受损、耳颞区麻木、头皮切口脱发及眼睑外翻。结论本院目前治疗眶颧复合体骨折的方案较合理。

  • 标签: 眶颧复合体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回顾性报道
  • 简介:摘要通过对30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入院临床诊断、治疗,根据采取普通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手术中患者的反应和术后苏醒情况进行有效的比较和研究。目的普通全麻和全麻复合硬模外麻醉方法哪一种更有益于老年患者手术的研究。方法2012.01-2013.06期间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分别进行普通的常规全麻和全麻复合硬模外麻醉方法。结果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单纯全麻组,术后老年人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的各项反应也比普通常规全麻组低。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是老年人进行手术治疗最理想的麻醉方法,但操作比较复杂,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需要麻醉医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管理。

  • 标签: 麻醉 全身 复合硬膜外
  • 简介:目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取栓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药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药学复合型创新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改革。

  • 标签: 药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复合型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方式麻醉的患儿术后清醒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医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接收的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方式麻醉的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清醒期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患儿术后在麻醉清醒室的清醒时间(62.4±2.4)min;67例患儿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转出麻醉清醒室后,住院时间(2.1±0.3)d。结论应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方式手术治疗患儿时,于术后清醒期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患儿尽早清醒,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氯胺酮 咪达唑仑 术后清醒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双侧斜疝、一侧直疝3例,双侧直疝、一侧斜疝2例,同侧斜疝、股疝1例,双侧直疝、斜疝1例。脐下15mm切口达腹白线,切开10mm,镜头进入腹膜外间隙进行分离。直视下脐下5cm旁开5cm置入2个5mmtrocar。建立腹膜外气腹,下达耻骨后间隙,外至髂前上棘,还纳复合疝各疝囊,使精索壁化。聚丙烯平片覆盖患侧肌耻骨孔、直疝三角,疝螺旋修补钉固定补片。结果42例均完成TEP,手术时间85~165min,平均107.3min;术中出血量10~20ml。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术后2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7~9d,平均7.6d。4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5.3月,2例直疝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安全可靠。

  • 标签: 腹腔镜 复合疝 腹股沟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用于患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A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B组),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C组)。于手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10分钟(T3)、术毕(T4)记录BP、R、MAP、SpO2<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的发生率。结果T2时B组P、R、MAP明显快于A、C组(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1),C组麻醉及术中SpO2<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用于患儿手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效果好,术者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臂丛阻滞 患儿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92-01
  • 简介:目的探讨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0月,对18例前臂及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创面,二期采用肌腱移位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最大为39cm×12cm,异体肌腱移植最多6条.结果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好,异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部分患者伤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胸腹部带蒂皮瓣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伤手功能满意等特点.

  • 标签: 手前臂 软组织缺损修复 异体肌腱移植 功能重建 Soft Tissu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销量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视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个性化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