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甲状腺患者(60例、2014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的丝线间断缝合、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方法,对比患者刀口的闭合时间、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瘢痕的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刀口的闭合时间为(10.51±2.35)分钟,对照组刀口的闭合时间为(12.13±2.41)分钟,p>0.05;在切口愈合情况以及瘢痕形成情况中,2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法在甲状腺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甲状腺 切口缝合 皮下脂肪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危险因素及全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30例接受分层缝合技术,作为对照组,30例接受全缝合技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和子宫憩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全缝合方式可有效降低子宫瘢痕憩室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且对剖宫产手术过程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缝合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憩室 全层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厚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的124例行产前检查孕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并对比不同厚度妊娠情况,分析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胎儿颈项透明厚度为2.5mm以下组妊娠情况最佳,正常胎儿概率为98.67%,2.5至3.0mm组次之,P值小于0.05。12例染色体异常孕妇中9例数目异常、1例染色体易位、2例染色体丢失;9例结构严重畸形且染色体核型正常孕妇5例心脏畸形、1例神经管畸形、2例足畸形、2.5至3.0mm组10例正常胎儿后期指标恢复正常;超声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7.30%,阴性预测值为85.06%。结论孕早期超声对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进行测量,有助于提高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 标签: 产前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孕早期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三维成像在基层医院诊断疑难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样本:我院疑似疑难急腹症患者68例,利用128螺旋CT三维成像进行诊断,研究诊断结果。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或非手术方式确诊,128螺旋CT三维成像准确诊断63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5.5%。疑难阑尾炎共14例,1例漏诊,其中1例误诊为盲肠炎,主要是因为阑尾炎仅仅时轻度增大,周围盲肠脂肪间隙密度较高,会对判断造成干扰。疑难女性生殖系统急腹症,1例误诊为右侧,主要是因为卵巢冠囊体积较大,出现扭转后移位于右侧腹盆腔。其他疑难急腹症,出现1例漏诊,增强扫描可提高疑难急腹症诊断符合率意义深远。结论:128螺旋CT三维成像具备的优点时扫描速度较快,成像质量较好,可有效显示疑难急腹症病变部位,对治疗方案的设计有指导作用,对诊断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128层螺旋CT 三维成像 疑难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64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选取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行64螺旋CT检查,图像处理后运用3D成像及内镜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果进行构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疾病开口大小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存在界嵴,形态可分为A型界嵴和B型界嵴,此外,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亦存在差异,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界嵴明显突起;左心房形态特征可分为突起型、凹陷性和平坦型,两组患者的左心房顶部形态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可以清晰的构建肺静脉以及左心房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房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肺静脉 左心房 形态结构 64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OCTA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进展监测中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诊断并随访的51例原发性RP患者。本研究共纳入51例原发性RP患者(100眼)和51例正常受试者(98眼)。结果:相关分析Spearman检验显示,HEL和VEL与DC-S的关系优于DH(r¼0.743vs. 0.691和r¼0.725vs.0.700;P < 0.05)。DC-S和DH与BCVA(r¼分别为0.819和r¼0.801;P

  • 标签: OCTA 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进展 监测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东软512CT机器的快速容积扫描技术与常规扫描技术两种不同扫描技术在儿童患者临床应用中头部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头部CT扫描临床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在3到5岁的儿童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常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常规组,30例应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将得到最终图像进行对比。主要评价对比的内容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扫描的速度和辐射剂量。所有统计数据采用 SPSS23.0 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对照组为4.37优于常规组的3.34,对照组的辐射剂量为347.44±8.35mGy*cm与常规组的352.44±8.77mGy*cm差异不大,且对照组的扫描旋转时间为0.4s比常规组的扫描时间0.6S更更短,扫描速度更快,但对照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为27.07与常规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27.77差异不大。结论:在儿童患者头部扫描的临床应用中使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且不降低图像对比度噪声比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推荐在儿童患者的临床头部扫描中使用。

  • 标签:   快速容积扫描 图像对比度噪声比 信噪比 扫描速度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1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28采集成像以及16采集成像,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以及软组织噪声值,分析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与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128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查得到图像质量评分要高于使用16采集成像患者组,且128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测软组织噪声值和血管噪声值要明显低于16采集成像患者组,经SPSS23.0系统分析处理得出三者P<0.05。结论: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成像图片质量高,血管噪声值、软组织噪声值低等优点,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值得在基层县级医院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动脉CTA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比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10例胃底黏膜下肿瘤。将其分为常规配合组标准胃镜单钳道下行EFTR术5例;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配合组经标准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下行EFTR术5例,均予全身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方式下实施EFTR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完全切除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EFTR术,完全切除率均为100%。常规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122.20±19.80)min;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41.13±4.63)min;两组术中均有少量出血,其中常规配合组2例,双镜联合配合组1例;常规配合组出现术后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低氧血症、迟发型出血及迟发型穿孔。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常规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7.20±1.48)d,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6.40±0.55)d。结论经标准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应用,超细胃镜辅助下牵引、创面冲洗、止血以辅助牵引改善EFTR术操作视野,实现直视下剥离操作,降低了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精准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T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双镜联合 全层切除术 胃底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后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先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切除肿瘤,在切除后随机选取33例患者再进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值得采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别 建立小儿健脾平肝颗粒 中 白芍、茯苓、陈皮、太子参成份 的薄层色谱 鉴别 法。 方法 分别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健脾平肝颗粒中白芍、茯苓、陈皮、太子参成份 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针对 小儿健脾平肝颗粒 中 白芍、茯苓、陈皮、太子参各成份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能够鉴别出 小儿健脾平肝颗粒 中 白芍、茯苓、陈皮、太子参提取成份 。结论 本试验所确定的各薄层色谱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 ,可用于评价 小儿健脾平肝颗粒 中 白芍、茯苓、陈皮、太子参成份 的提取效果 。

  • 标签: 小儿健脾平肝颗粒 薄层鉴别 陈皮 白芍 茯苓 太子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CT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24例开展观察研究,术前均进行64CT造影检查,并根据造影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进行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64CT造影结果明确显示24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狭窄程度、范围准确,行经皮腔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18例,单纯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6例。术后踝肱指数(0.88±0.12),显著高于术前(0.4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中进行64CT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狭窄4例,再次开展皮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结论64CT造影检查无创、准确、快捷,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评估依据。

  • 标签: 64层CT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s,TK1)在肌浸润性膀胱上皮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9例肌浸润性膀胱癌切除术后癌组织及良性组织,甲醛固定后用于做TK1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ly,IHC)。免疫组化的结果以半定量的方式表达,由2个独立的观察者分别判断。TK1染色的定位分为单纯细胞核染色及细胞核和细胞浆共同染色。研究TK1的表达与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并分析TK1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良性组织,TK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中细胞浆染色更多见(P<0.05)。TK1在良性尿路上皮基底层组织中表达少见。结论TK1在浸润性膀胱癌与良性膀胱上皮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TK1有作为诊断肌浸润性膀胱癌标志物的潜能。

  • 标签: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胸苷激酶1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所产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结果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等级的划分,包括了14例重级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中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及25例轻级急性胰腺炎患者。结论把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运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反应出患者病变产生的阶段与过程,从而对患者预后评价及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16排螺旋CT 诊断分级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 64螺旋 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 64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 3D-VR、 MPR、 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 64螺旋 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 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 2例为颅内动脉瘤, 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 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 64螺旋 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64螺旋 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性疾病; 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