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难治性肺炎的临床感染因素和其治疗。方法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本院自2015年l月-2016年10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30例神经内科难治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高,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疾病的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60例眩晕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9例(65.00%),前庭神经炎6例(10.00%),美尼尔氏病8例(13.34%)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8.33%),其他2例(3.33%)。另外,近三分之一眩晕患者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少数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眩晕患者多合并植物神经症状,以恶心最为多见,其次为呕吐,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者较少见。结论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以头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12月-2016年1月4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分析头晕病因构成及性别差异。结果周围性眩晕、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中枢性头晕、原因不明的头晕及内科疾病所致的头晕所占比例分别为48%、30%、3%、17%、2%。头晕前有情绪、睡眠障碍者占21.16%,头晕伴视物旋转症状者占37.07%,伴恶心和(或)呕吐者占41.77%。结论周围性眩晕是门诊头晕的最常见类型,而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是BPPV,并且主要是女性;大部分出现头晕的患者,其疾病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这能为患者提示及时的疾病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89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及观察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方案治疗,持续治疗28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2.82±2.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1±2.41)分,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显著(<0.05);观察组ADL评分(68.33±12.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6±11.83)分,差异显著(<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立即开展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表现,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股神经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开展膝关节镜手术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观察组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为对照组进行股神经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比分析患者在麻醉后的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后,对照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感觉、运动恢复时间都要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有明显的的差异且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得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开展膝关节镜手术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I)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88例,其中应用GMI治疗的43例患者为单一组,加用疏血通治疗的45例患者为联合组。观察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GMI联合疏血通治疗DPN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肢手术麻醉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上肢手术9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对照组实施常规定位下神经阻滞,研究组则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较好、麻醉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同时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好,能够缩短阻滞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服务实施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后,其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评分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4(97.14%)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27(77.14%)例,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6年与2017年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率及分布情况和感染特点,通过护理干预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定植率。结果我科室2016年共收治患者38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64例,占42%,最常见的耐药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3.5%;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17年共收治患者4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54例,占31%,明显低于2016年同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各种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道内有效营养的护理分析标准和效果,以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对策方案进行分析,提高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分析组和营养组。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和治疗,营养组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标准。结果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治疗的病程远远高于营养组的患者治疗时间,治愈率明显小于营养组,死亡率,发病率,并发症,后遗症均明显待遇营养组的患者。结论基础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是比不可少的,采用营养方式的肠内护理更?有利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分析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中医骨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分组的形式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西医骨伤治疗;研究组(52例)实施中医骨伤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并且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西医骨伤治疗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骨伤治疗,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都会更高一些,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其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肢体活动、语言、意识、头痛)、查体情况(肌张力分级)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脏情况等)缓解情况的满意程度。结果DSA结果示研究组病患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情况(降低75%以上)优于对照组(降低45%左右)。对照组复发1例,研究组脑血管复发率较低;术后满意度结果示研究组(92.68%)>对照组(44.44%),脑血管病患者更为满意神经介入治疗(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对病患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