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延续护理这一理念,1947年产生于美国,并由国际护士协会(ICN)在1969年的加拿大Montreal大会上,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因为延续护理模式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还减少了其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了重复住院率,所以该护理模式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延续护理在我国已开始起步,作为延续护理的一个具体措施——心理护理,其在肿瘤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愈发不容忽视,而心理护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基本功能就是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及时调整患者心态,配合好门诊的治疗 ,而因为其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是全过程的,本文基于相关资料,通过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探索针对门诊肿瘤患者心理分类指导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门诊 肿瘤患者 心理分类指导 延续护理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护理干预中利用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接收78例肺炎患儿纳入本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以上肺炎患儿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对比两组护理记录缺陷、护理记录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缺陷总发生率77.78%相比对照组38.46%明显较低(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小儿肺炎 护理记录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护理结局分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健康教育,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结局分类能够使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行为能力改善,使自我护理能力提升。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护理结局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髓系白血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分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分类;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后,可以充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心理情绪,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护理措施分类 髓系白血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自制分类护理温馨提示标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所要实验对比的156例对象均为儿童骨科所收治的患者,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自制分类护理温馨提示标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满意度大幅度提升(P<0.05)。结论:在儿童骨科患者治疗期间,采取自制分类护理温馨提示标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各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自制分类护理温馨提示标识 儿童骨科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肠造口患者对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肠造口患者,源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纳入30例开展常规护理,后组纳入30例开展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干预后OAI-20量表评分较之前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同时发挥降低并发症风险的积极作用,改善预后。

  • 标签: 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干预 肠造口 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心理分类的延续护理在门诊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门诊收治肿瘤患者,共计人数92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延续护理),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延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对照组焦虑护理后评分61.03±3.26,抑郁护理后评分60.03±2.26,观察组焦虑护理后评分47.62±3.18,抑郁护理后评分46.57±2.16,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护理后评分74.03±4.26,观察组护理后评分89.62±3.28,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分类的延续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健康造成损害或潜在损害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和增加医疗成本。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并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已成为现代医疗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管理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不良事件 分类管理 预防措施 有效性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病案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带教工作中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相关研究。在临床病案管理工作中,病案信息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水平对医疗机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如今医疗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病案信息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病案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从目前病案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带教工作现状上看,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应该要将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充分结合,挖掘实习生潜能,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实习生病案信息管理水平。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 疾病分类 手术操作编码 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01——2022.01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患共计50名,以信封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常规组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中采取增加护理措施分类工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开展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护理措施分类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方法得到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8例,将选择的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其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1.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护理 护理分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结合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神经功能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均比常规组低,神经功能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比常规组距离远,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并帮助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类心理护理模式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整理口腔专科门诊根管治疗患者咨询的问题,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研究开展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我院特诊特需科就诊的根管治疗患者4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咨询的问题进行登记整理,并对整理结果进行分类和分析,根据患者咨询的问题,探索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36例行根管治疗患者中,咨询最多的为诊疗情况,共计307例,约占70.41%。其次依次为费用问题、地址问题和其他问题,费用问题约占总问题的16.97%,地址问题占比为8.72%,其他问题占比为3.90%。根据患者咨询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10%,就诊平均用时为(6.53±3.21)min。结论:研究可见,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对于诊疗情况和医疗费用情况最为关注,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咨询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患者就诊用时缩短,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加深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

  • 标签: 口腔专科门诊 根管治疗 患者 咨询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结合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神经功能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均比常规组低,神经功能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比常规组距离远,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并帮助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类心理护理模式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评估及个体化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6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针对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失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协调性驰缓性膀胱、失协调性弛缓性膀胱、近似生理性膀胱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改善,尿路感染阳性率降低,生命质量评分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 标签: 神经源膀胱 分类评估 个体化护理 儿童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7-28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作者简介: 姓名:张玮琦,性别:女,出生日期:1993年9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护 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通信作者:朱娅男,性别:女,出生日期:1984年4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 副高,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 ISBAR沟通模式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内容,提高护理交班质量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接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护患满意度、医 护满意度。方法 ①于 2020年 3月成立专案改善小组,专案改善时间为 4月至 6月,②根据 ISBAR沟通模式制定运用于手术室重点环节交班模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培训学习,③每日晨交班由护士长抽问巡回护士对患者相关信息掌握程度,巡回护士根据术前交班模板对患 者相关信息的掌握、术中特殊用物准备进行交班,对疑难患者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及解决方 案,④每月进行专项质控检查,对各科室病房护士进行手术室护士术后交接满意度调查,并 作出阶段性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 I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护理交班质量,护理人员由抽问式交班转为主动式交班,患者术前信息知晓率大于 90%,患者身份核查率达 100%,交接质量提高,护士长掌握当日手术患者特殊情况,重点关注危重及疑难患者手术间,提高了病房 护士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Abstract】

  • 标签: ISBAR 沟通模式 手术室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