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比较两种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的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且HBVDNA载量在﹤1×10^4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两种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两种试剂的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的结果为﹤500IU/ml,而圣湘试剂检测的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的31份标本进行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一致性较好(r=0.817,P﹤0.05);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强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定量检测显示,两种试剂检测水平的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的线性相关性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但圣湘所有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而科华有两次检测的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较煮沸法更加准确。结论以纳米磁珠为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的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HBVDNA阳性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96周。结果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和96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61.76%(21/34),82.35%(28/34),94.12%(32/34)和94.12%(32/34,P〈0.05);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也分别为72.73%(16/22),81.82%(18/22),81.82%(18/22)和90.91%(20/22,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恩替卡韦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与窄带内镜(NBI)、染色内镜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内镜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内镜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内镜、NBI组及染色内镜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内镜相比,NBI组、染色内镜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内镜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内镜较常规白光内镜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内镜低。常规白光内镜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IM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h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简介:18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分3组接受胶体次拘椽酸铋(CBS)合并的两联治疗。A组方案为CBS240mg,交沙霉素1000mg;B组为CBS240mg,强力霉素100mg;C组(对照组)为CBS240mg,羟氨苄青霉索l000mg。上述剂量每日2次,疗程2周。162例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后胃镜复查。结果显示:A、B和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9.6%(39/56)、16.3%(9/55)和43.1%(22/51),各组间的Hp根除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或P<0.001):A、B和C组的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率分别为86.9%(20/23)、60.8%(14/23)和75.O%(12/16),A组的DU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的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在肿瘤外1cm以上的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总的局部复发、未控率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在10cm内基本上是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其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的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的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率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凝血酶进行治疗,对比2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再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凝血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7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34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心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心室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室率及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借鉴。
简介: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率不尽相同,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部分关联。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亚洲人群中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中进行系统文献检索,以RevMan4.2.8软件行荟萃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不考虑PPI类型,CYP2C19弱代谢型(PM)与杂合子强代谢型(HetEM)之间、PM与纯合子强代谢型(HomEM)之间、HetEM与HomEM之间H.pylori根除率均有显著差异(PM对HetEM:OR=1.75,95%CI1.24—2.47.舟0.002;PM对HomEM:OR=2.82,95%CI1.73~4.60,P〈0.0001;HetEM对HomEM:OR=1.84,95%CI1.33-2.57,P=-0.0003)。在以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中,PM与HomEM之间、HetEM与HomEM之间且pylori根除率均有显著差异(含奥美拉唑方案PM对HomEM:OR=4.37,95%CI1.86—10.26.P=0.0007,HetEM对HomEM:OR=3.15,95%CI1.75—5.66,P=0.0001;含兰索拉唑方案PM对HomEM:OR=3.06.95%CI1.56-6.00。P=0.001。HetEM对HomEM:OR=1.95,95%CI1.03~3.70,P=0.04)。在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中,PM、HetEM、HomEM三组间H.pylori根除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亚洲人群中,以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其H.pylori根除率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