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EMbas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同时手工检索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8篇文献质量评价为C级,1篇文献评为B级.Meta分析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后:①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2.28,95%CI:-172.43~-72.14,P<0.01);②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08,95%CI:-5.88~-2.27,P<0.01);③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9,95%CI:1.82~3.75,P<0.01).结论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总体偏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镰状细胞病(SCD)患者中发生血小板活性增高,但其病因及临床相关性仍不明。SCD的一个重要的合并症是肺动脉高压(PAH),以肺血管增生病变、形成及血管内溶血后血浆内释放的血红蛋白清除一氧化氮(NO)导致的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VillagraJ研究了血小板活性与SCD患者中PAH及NO清除的关系[Blood,2007,110(6):2166~2172]。血小板激活以纤维蛋白原受体激活为标志,与PAH严重程度(r=0.58,P〈0.001)、血管内溶血的试验标志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r=0.44,P=0.02)相关。体内实验中病理浓度的细胞外血红蛋白作用于血小板后提高了基础及激活剂导致的血小板活性,阻断NO受体对血小板活性的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调整腹透液钙浓度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在规律性腹膜透析随访的患者中选择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先予患者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6个月后改用低钙腹透液(BaxterPD4:Ca^2+1.25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继续观察12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1)、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同时观察使用低钙腹透液的不适症状。结果在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的6个月中,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增厚,R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腹透液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RI较前明显下降(P〈0.05),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iPTH明显增加(P〈0.01)。患者碳酸钙的每日口服剂量也由(2.27±0.41)g增加至(3.35±0.22)g(P(0.05)。在随后的9个月中,血钙、钙磷乘积均稳定在正常范围,血磷降至正常,iPTH150ng/L左右;颈动脉IMT变薄(P〈0.01)、RI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1例死亡,2例自行退出,其余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等发生。结论低钙透析能显著减轻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归。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比较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8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应中文文献。收集以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为干预措施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所检索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章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后,共纳入9篇国内符合标准的RCT,样本量共计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RR=2.13,95%CI1.69~2.69,P〈0.01),且经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提高(RR=6.92,95%CI5.77~8.08,P〈0.01)。结论对于我国尿毒症患者,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临床疗效更好,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由于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样本量及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的RCT进一步证实。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内皮素(plasma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术后观察内瘘杂音和震颤及有无出血征象,术后4周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内瘘头静脉内径、壁厚、每分钟血流量、内瘘成熟后血管进行初次透析使用的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前列地尔治疗后内瘘成熟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2%),全血黏度[(4.92±0.42)mPa,s比(5.04±0.58)mPa,s、血浆黏度[(1.82±0.12)mPa,s比(2.12±0.1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74±0.57)比(2.92±0.46)、Fib[(3.14±0.14)g/L比(3.28±0.16)g/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前列地尔组在ET[(48.15±16.19)ng/L比(52.34±17.35)ng/L]、NO[(37.31±3.10)μmol/L比(34.26±2.18)μmol/L]水平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治疗组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90%o比72%)、头静脉内径[�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酵母菌花环实验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一步法分别检测观察90例CRF患者经r—HuEPO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Gb受体花环试验(RN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N2-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A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①90例CRF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水平、RBC-ICR和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RBC-C3bRR和RFA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r-HuEPO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AR和RFIR均有好转(P〈0.05),同时sIL-2R、CD3、CD4和CD4/CD8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HuEPO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和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了左睾丸鞘膜切除术,术中见鞘膜腔内淡黄清亮积液约30ml,睾丸鞘膜腔囊壁见多个实性乳头状突起,单个肿瘤最大直径9mm。术后病理:组织学上,结节表现为明显的外生性,伴有复杂的乳头状改变;细胞学上,尽管没有表现出恶性间皮瘤的基质侵袭性,但可见由扁平上皮细胞连接的单个小管样结构延伸入睾丸鞘膜浅层下组织。免疫组化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Vimentin(4-+)、上皮膜抗原(EMA)(一)。患者拒绝进一步行睾丸和阴囊皮肤切除术。术后1个月行右侧睾丸鞘膜切除术,病理回报非典型间皮增生。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患侧阴囊皮肤切除是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推荐治疗方法,对双侧睾丸鞘膜发病的患者,建议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本例患者未接受睾丸根治术和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密切随访36个月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说明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是否需要根治性切除治疗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简介:更年期综合症在人们脑海中好象似妇人的专有疾病牍则男人亦有更年期综合症,只是传统中只有症状述及而无专病名而已,从而形成错觉,妇人不同于男人经带胎产的病疾成了更年期综合症的标志而忽视了男人更年期综合症、男女既阴阳,阴阳表现刚柔、气血、水火、表里,正因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出现更年期表现不同,在征状、时间、年龄诸多方面亦有差异,表现的迟缓妇人较男人为早,故而重视了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忽视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加之古今医书述及男性更年期综合症无病名专述、从而导致对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疏忽,更年期是指人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生理时期。男性更年期的各种生理变化不如女性突出,且出现时间稍晚,多在48~50岁左右,正因不突出与晚,故对男性更年期有所忽略。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188例(高频电容场治疗+心理治疗+前列腺按摩+α-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158例(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分别治疗6~8周,并随访6~8周,对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8周,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48.1%,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单纯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