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66岁,因胆囊癌并胰头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因病情已失去手术时机,故入院后予清开灵及中药疏肝利胆活血祛瘀治疗.后因患者腹痛较重,予吗啡止痛,第1次吗啡10mg,im后约20min,患者觉周身皮肤瘙痒,并且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粟粒样丘疹、约5h后丘疹及瘙痒逐渐消失.因吗啡肌注后疼痛逐渐减轻,故继续给予吗啡镇痛.第2次肌注吗啡后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程度较第1次略重,丘疹主要分布在下肢及胸腹部,怀疑是药物过敏,予扑尔敏8mg口服后逐渐缓解.为验证确属吗啡过敏,除外其他因素,翌日予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口服,结果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厄贝沙坦(150mg/a),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d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简介: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胶囊(FNZ)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情况。结果7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氟桂利嗪胶囊用药史,且用药时间最短15d,最长1年,48例患者在用药3个月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多以运动迟缓、肌强直为主,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对症治疗。结论与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同的是,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以预防为主,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建立家兔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euticphlebitis,CP)模型。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0.01%VCR组和0.02%VCR组,每组14只,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0.9%NaCl注射液2ml/kg、0.01%VCR0.2mg/kg和0.02%VCR0.2mg/kg。根据给药速度不同(左耳12ml/h、右耳6ml/h),每组又分为A、B两个亚组。用数字皮温计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兔耳缘皮温;肉眼观察外观变化,并根据严重程度记分。于给药后48、96h随机各取7只家兔处死。取耳缘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记录每个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分值,并计算每个标本炎症反应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兔耳皮温在给药后12h开始下降,变化可持续到给药后48h,甚至84h(P〈0.01,P〈0.05)。注射局部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相同浓度的VCR,注射速度慢比注射速度快引起的CP更严重,而注射速度相同时,低浓度VCR引起的CP比高浓度严重。结论:兔耳缘静脉以6ml/h注射0.01%VCR0.2mg/kg建立的CP最严重。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对兔耳缘静脉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15min内耳缘静脉滴注1、2、4mg七叶皂苷钠(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ml的溶液),对照组耳缘予静脉滴注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d。给药过程中观察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第3天给药结束30min后处死各组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耳缘静脉穿刺周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各实验组随药物浓度增加,静脉穿刺周围沿静脉走向呈现程度递增的静脉炎特征,而对照组无此类变化。中剂量组近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评分分别为[1.0(1.5)、1.5(1.0)、1.0(0.5)分],远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评分分别为[2.0(2.0)、1.0(2.0)分];高剂量组近、远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评分分别为[2.0(1.0)、2.0(0.0)、2.0(1.0)分,3.0(1.0)、2.0(2.0)、2.0(2.0)分],上述各项与对照组[0.0(0.0)、0.0(0.0)、0.0(0.5)分,0.0(0.0)、0.0(0.0)、0.5(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低、中、高剂量组病理损伤程度逐步加重。高剂量组的病理损伤最重,具备了静脉炎的基本病理特征。符号秩检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兔耳近心端与远心端病理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导致兔耳输液性静脉炎的毒性与其输注剂量有关,剂量越高,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越高。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反复头痛、耳鸣3年加重1周于2006年5月23日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6mmHg(ImmHg=0.133kPa)。头颅、百官外观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CT扫描“头颅未见异常”。入院后按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金纳多mlx3支静脉滴注,在输入液体约1min,患者即出现胸闷,喷射状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约100ml,全身冒冷汗,四肢厥冷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给予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