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书是罗尔夫·旺克(RolfWank)教授写给法学院学生的一本基础法学著作。法学院学习往往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部门法规范为基础的法教义学的学习;另一部分则是分析具体个案提出解决法律问题。因此,学生需要法学方法论的指引,去理解和解释制定法,并在此基础上回答疑难的法律问题。与其他法学方法论著作侧重于法哲学和法理论不同,本书选择并分析了大量民法、刑法、宪法领域
简介:一曲展露家园往事的乡音二十世纪的中国四川,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味;从保路运动,全国抗日大后方,到走向新中国;从成渝铁路通车,到二滩水电站发电;从文汉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到成都发行中国西部第一张股票,再到西部大开发。时光如流水,“逝者如斯乎“。过来的人已经过来了,有些东西也已经淡忘了,但是有些却不断缠绕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忘怀。毕竟,二十世纪对中国对四川都如此丰富多彩又如此崎岖坎坷。《世纪四川》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曾打算在这种时候来做一番“概括与总结”。在世纪之交的喧哗与骚动中,《世纪四川》只是一曲不绝如缕的乡音,将众多散曲汇成一歌。“走近沧桑”对百年来重点人、物景的实地重访,则加重了人们感叹的分量。“川江风潮”将蜀人的勤劳、智慧,敢于吐纳新的气派,以史带论展示于笔端。而“巴蜀生存”则罗列百年天、人祸危及国计民生,反映其艰难进程。由名家和百姓共说的“百年话语”,堪称“纸上的巴蜀论坛“。看川戏、喝川茶、饮川酒、吃川菜的四川人为何总是幽默风趣,口齿伶俐?“蜀之味”从文化角度折射其流变可窥一隅。在“百姓记事”里,来自全川的“感言”、“心愿”与“叙述“,无不充满对过去时光的念,对新世纪的向往。建筑与音乐一脉相承,“...
简介:《民法总则》在规范民事权利、意思自治、信赖保护方面颇具特色。关于民事权利的原则性、确权性或说明性规定,旨在以《民法通则》之衣钵落实权利保障法治化政策,彰显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高度重视。人格权应否独立为一编应立足于该权利的独特性并结合侵权责任编的规定予以体系性、技术性论证,不能按《民法总则》关于人格权的规定并以人格权重要为据,进行自我想象的政策性论证。《民法总则》第134条与第136条第1款在践行意思自治原则上进步斐然,合同编应响应此种立法,摈弃将书面形式当作合同成立要件的《合同法》规定。合同是提取法律行为制度的基本素材,合同编不应再像《合同法》那样对合同的效力作专章规定。《民法总则》以对诸多信赖保护规则予以规定的方式,将信赖保护视为中国民法内在体系的构成要素。物权编应据此对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制度做出单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