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虽然,它肇始于所谓的“沈从文热”,并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它各种“热”先后发生,但同其它一些(“热”相比,沈从文研究却具有明显的持久不衰的特征,并由此带来现代文学研究中其它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这一情势的出现,决非仅仅由于研究者个人偏好与热情所致,也不仅仅由于沈从文

  • 标签: 沈从文 沈从文创作 沈从文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边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桑塔格对于疾病隐喻的分析正是一种隐喻修辞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隐喻修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身体的文化与道德意义以及疾病与,人类社会与文化建构了许多基于身体疾病或缺陷的

  • 标签: 文化研究 疾病隐喻 隐喻文化
  • 简介: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向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它同样适于文艺理论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文科也要理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济,历史,政法、哲学文艺等等。”陈学璞作为文艺研究工作者,多年来他正是着重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同时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实践,对它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经验和教训,作出富有规律性的科学性的理论概括。他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集中在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实践的论著《玫瑰园的漫步》一书,也反映在他在各次文艺创作与研讨会的发言之中。可以说,在陈学璞的文艺研究中,是把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研究 文艺创作 文学实践 理论导向 理论概括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2.如何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在厘清了中国的市民社会概念之后,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公民社会 社会研究 研究进路
  • 简介:<正>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日本鲁迅研究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一批中青年研究者的崛起,他们以自己的学术建树开始扮演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角色。而《鲁迅研究的现在》的作者则基本是包括了目前所有活跃于日本关东地区鲁迅研究界的中青年学者,比较集

  • 标签: 鲁迅研究 中青年学者 学术建树 日本 研究者 主要标志
  • 简介:一个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的残疾科学家霍金,最近在北京作一场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报告。他特别强调,人类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大空间的“膜”上。他鼓舞大家去发现一个“膜”的新奇世界。

  • 标签: 鲁迅研究 霍金 演讲 可能生活 科学家 世界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欢喜冤家》的故事择取来源,小说分类以及对当时社会风尚的折射等问题,对这部小说集在小说史,特别是暴露小说史上的独特价值给予肯定,意在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好地透过这面镜子认识晚明社会的真实面貌.

  • 标签: 《欢喜冤家》 小说史 小说集 白话短篇小说 故事 独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文化批判的任务就是破解意识形态,文艺学向文化学和文化批判的转向是否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对公共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等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常建立在当代商业文化的意识形态共同性这一假想的基础上

  • 标签: 回到学术研究 批判回到 文化批判
  • 简介:许筠是朝鲜朝中期著名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诗论家,被尊为'识鉴第一'.在具体诗论中,他以唐诗为基准,但慕华而不事大,对东国的诗学成就,有充分的自信;对东国诗坛的阶段性发展,有清晰的认识.这些就使他的诗论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

  • 标签: 诗论家 许筠 文人 诗坛 诗学 唐诗
  • 简介:鲁迅与郭沫若创作历史小说几乎是同步的。鲁迅始于1922年10月发表短篇《不周山》(后改名《补天》);郭沫若于1923年7、8月先后发表短篇《(宛鸟)》(后改名《漆园吏游梁》)、《函谷关》(后改名《柱下史入关》)。鲁迅于1936年1月出版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郭沫若于同年10月出版历史小说集《豕蹄》。有的外国学者据此

  • 标签: 豕蹄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讽谕 创作动机 小说题材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90年代以后是不是明显在逐渐丧失活力,这个问题值得仔细辨析.从这个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看,90年代其实并不比80年代逊色,甚至可以说要高于80年代.但是,如果从现代文学研究在学术界、思想界乃至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看,90年代确实远不如80年代.认为90年代以后现代文学研究在日渐委顿,基本上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标签: 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年代 辨析 意义
  • 简介:郭沫若是唯一一个其文学创作贯穿了“五四”、“大革命”、“革命文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七年”、“文化大革命”直到“科学的春天”全过程的现代中国作家。他又是在现代中国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众多领域建立了开创性功勋的“全能式”的文化巨人。他的创作与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同步性和他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多方位性,使得郭沫若不能不成为研究现代中

  • 标签: 郭沫若历史剧 郭沫若研究 郭沫若文学研究 鲁迅研究 泛神论 《女神》
  • 简介:记得在1996年深秋,钱理群教授应邀来日,给一批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介绍了他刚刚参加过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会年会的一些情况。钱教授当时指出,“现代文学研究”被夹在其“前面”和“后面”的蓬勃发展情势,愈加显出某种“空洞化”倾向。此谓“前面”指的是晚清文学研究,“后面”是当代文学研究。我不知道如此认识是否

  • 标签: 巴金 作家 文学评论 中国 现代
  • 简介: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金研究工作走过了风风雨雨的非凡历程。中外研究者付出了巨大努力。获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不断开拓着巴金研究新天地。尽管巴金研究还谈不上尽善尽美。但毕竟已经冲破了种种障碍(甚至“禁区”),迈出了真正学术意

  • 标签: 21世纪 巴金 中国 文学 作家
  • 简介:杰克·凯鲁亚克的重点展现了两个主题: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对中产阶级价值传统的反叛和妥协.萨尔几次试图通过实践"垮掉的一代"的理念原则来摆脱原有的生活模式,但每次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不彻底的反叛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小说表现了凯鲁亚克所处时代的美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并未确切地将"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当作传统价值的替代品.

  • 标签: 《在路上》 主题研究 杰克·凯鲁亚克 中产阶级价值 反叛精神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