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反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156例在我院进行足疗放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足反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比较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患者43例,占比55.13%,平均(84.6±2.3)分,满意患者29例,占比37.18%,平均(71.6±4.2)分,不满意患者6例,占比7.69%,平均(56.8±2.7)分,总满意度为93.59%,高于对照组71.79%(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7.6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预注对芬太尼诱发呛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B组和对照D组,每组50例。在静注芬太尼2μg/kg(3s内注射完毕)前1min分别预先注射丙泊酚(1.5mg/kg)和等容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芬太尼注射2min内呛咳次数、严重程度及丙泊酚注射前(T1)、丙泊酚注射后1min(T2)和芬太尼注射后2min(T3)患者的HR、MAP、SpO2。结果丙泊酚B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D组。但两组呛咳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预注(1.5mg/kg)可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患者,其中65例患者以鼻塞为主诉,且体检见鼻中隔偏曲选为病例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采用鼻声反射对鼻腔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内容积(NCV)以及鼻阻力(NR),同时观察病例组患者手术前后鼻腔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的鼻阻力增大,高于对照组(P<0.05),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手术后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鼻阻力显著减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声反射在诊断鼻中隔偏曲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医生广泛开展。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性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02-02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机制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对其中采取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42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产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在采取护理干预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充分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机制和护理措施能提高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患者45例,回顾分析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病因素;给予阿托品、多巴胺注射治疗并补充血容量,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因素包括神经紧张(51.1%)、疼痛刺激(24.4%)、手术操作(13.3%)、血容量低(6.7%)、空腔脏器刺激(4.4%),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加强防治措施、及时识别并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手术;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0-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反射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症状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乳腺癌手术术后化疗、靶向治疗、激素治疗的女性患者共266例。将患者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足底反射组和常规护理组,记录每个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每个患者评估M.D.Anderson症状量表(MDASI),症状程度和中文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足底反射组从入院时到入院后1个月请理疗科医生对患者实施每周4次的足底反射疗法,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4周之后对所有患者再次评估上述评分。计算每组每个症状缓解的人数,并做比较。以常规护理组为参考值,做足底反射组/常规护理组每个症状的广义方程,计算OR值,计算概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症状做亚组分析,做组内广义方程,做其他症状的相对风险,计算OR值,计算概率。结果足底反射组在4周之后重度疼痛缓解例数为57例占72.15%,普通护理组在4周之后重度疼痛缓解例数为25例占5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值为4.08,P<0.05)。以普通护理组作为参考值,做足底反射组/普通护理组各症状缓解相对风险,结果提示疼痛缓解、合并症、CES-D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85,0.87,0.97,P<0.05)。相对于足底反射疼痛缓解患者,睡眠不安对疼痛缓解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0.55,P<0.05),相对于足底反射疼痛缓解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不安和健忘对疼痛缓解的抑制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7,1.05,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合并重度疼痛可以通过足底反射疗法起到缓解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32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其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比组(21.87%),P<0.05;研究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皆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比组(71.87%),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缩短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后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反复发作期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5月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作,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结果:在对1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在对患者实施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时,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需对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治疗面部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面部光老化患者采用NIR治疗,共做一个疗程(6次),每次治疗间隔2周。采用三维数码照相对治疗前后患者面部色斑、细纹、皮肤松弛和面色灰暗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NIR治疗能明显改善面部皮肤细纹、松弛和面色灰暗等,治疗后2个月对面部皮肤细纹、松弛和面色灰暗的有效率分别为50%、60%和60%,治疗后6个月时分别为30%、30%和60%。NIR对面部色斑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0%和60%。结论近红外光能有效改善面部皮肤细纹与松弛,增加皮肤光泽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光老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