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Later-cut Overlap吻合和Roux-en-Y吻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 804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 346例,女458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18~91岁。1 804例患者中,100例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行Later-cut Overlap吻合术设为改良组;1 704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行传统Roux-en-Y吻合术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倾向性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①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欧洲癌症观察和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问卷30版(QLQ-C30)的功能子量表评估。②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EORTC-QLQ-C30的症状量表评估。③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EORTC胃癌特殊模块(QLQ-STO22)的症状量表评估。④亚组分析。(5)Later-cut Overlap吻合术的学习曲线。采用门诊、登门拜访、Email及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改良组和传统组进行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偏态分布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应用累积和曲线图分析个例数据与整体数据间微小变化,累积和曲线计算公式为CUSUM=∑n,i=1 (xi-μ),xi为每例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时间,μ为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的平均值,n为患者序号。结果(1)倾向性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 804例患者中,200例配对成功,其中改良组100例,传统组100例。倾向评分匹配前改良组患者性别(男、女),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胃上部、胃中部、全胃),肿瘤分化程度(分化、未分化),术前白蛋白,肿瘤T分期(T1期、T2期、T3期、T4a期),肿瘤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肿瘤国际抗癌联盟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62、38例,(55±13)岁,4.5 cm(1.5 cm,7.5 cm),22、67、11例,72、28例,(42±4)g/L,36、11、39、14例,58、16、8、18例,44、29、27例;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 284、420例,(62±11)岁,6.5 cm(2.5 cm,8.0 cm),891、675、138例,1 392、312例,(39±7)g/L,148、200、393、963例,498、517、257、432例,322、604、77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9,t=5.69,Z=2.75, χ2=35.31,5.80,t=3.91,Z=-9.97,-5.44,-5.41,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2、38例,(55±13)岁,4.0 cm(1.5 cm,7.5 cm),22、67、11例,82、18例,(42±4)g/L,36、11、39、14例,58、16、8、18例,44、29、27例;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8、32例,(56±11)岁,4.0 cm(1.5 cm,7.4 cm),12、74、14例,87、13例,(41±5)g/L,23、18、45、14例,54、18、10、18例,42、40、1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9,t=0.30,Z=0.87, χ2=3.65,0.95,t=1.49,Z=-0.94,1.43,-0.5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95±41)min、72 mL(5~125 mL),(44±15)枚、(3.4±1.1)d、(4.1±1.3)d、(10.7±4.3)d、(74 299±20 102)元;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78)min、67 mL(10~195 mL),(40±18)枚、(3.7±1.2)d、(4.5±1.9)d、(14.0±9.2)d、(71 029±12 231)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1.73,1.84,1.74,1.38,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62,t=3.25,P<0.05)。(3)并发症情况:改良组患者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1例;传统组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吻合口漏和腹腔感染均经过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消炎等保守治疗治愈;吻合口出血通过输血、止血药物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4)随访情况:146例患者获得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评估,其中改良组78例,传统组68例。①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患者EORTC-QLQ-C30的功能子量表评估中,总体健康身体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31分(22分,48分)、(75±27)分、(77±21)分、(79±15)分、(80±21)分和(76±29)分;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8分(22分,57分)、(77±30)分、(79±27)分、(82±30)分、(82±31)分和(78±3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6,t=0.39,0.40,0.66,0.49,P>0.05)。②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患者EORTC-QLQ-C30的症状量表评估中,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分别为(75±22)分、(89±19)分、(82±19)分、(77±19)分、(90±23)分、(74±14)分、(67±27)分、(74±28)分、(61±29)分;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2±28)分、(88±23)分、(91±23)分、(72±19)分、(88±19)分、(79±29)分、(68±28)分、(72±23)分、(61±24)分。两组患者疲劳、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0.26,1.56,0.49,0.43,0.20,0.43,0.09,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③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患者EORTC-QLQ-STO22的症状量表评估中,吞咽困难、胸痛或腹痛、胃食管反流、进食障碍、焦虑、口干、味觉障碍、外形困扰、脱发评分分别为11分(6分,20分)、13分(4分,22分)、9分(4分,21分)、11分(7分,20分)、23分(11分,34分)、24分(10分,31分)、11分(5分,21分)、19分(11分,35分)、11分(6分,25分);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分(7分,31分)、14分(6分,22分)、7分(5分,16分)、11分(6分,20分)、22分(13分,29分)、28分(12分,33分)、9分(5分,17分)、20分(10分,25分)、13分(5分,23分)。两组患者胸痛或腹痛、胃食管反流、进食障碍、焦虑、口干、味觉障碍、外形困扰、脱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1,-0.01,0.99,-0.03,0.52,0.46,-0.20,0.44,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P<0.05)。④亚组分析:倾向评分匹配后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EORTC-QLQ-C30症状量表中疼痛项目疼痛感觉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49、24、4、1例和43、9、1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9,P<0.05)。(5)Later-cut Overlap吻合术的学习曲线:100例改良组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的累积和曲线图分析显示:曲线在第33例时出现拐点,将1~33例设为学习期、34~100例设为学成期。学习期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216±60)min、(28±10)min、70 mL(10~204 mL),(41±17)枚、(4.5±0.9)d、(5.0±0.8)d、(11.1±4.3)d、68 722元(52 312~94 943元);学成期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9±51)min、(23±8)min,65 mL(5~200 mL)、(43±16)枚、(4.4±1.0)d、(5.3±1.1)d、(10.6±6.8)d、67 380元(49 289~92 732元);两者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2.87,P<0.05);两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7,t=0.69,0.49,1.39,0.39,Z=0.69,P>0.05)。结论Later-cut Overlap吻合是一种可学习的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该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术后进食梗阻和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 h时间窗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26例院内和167例院外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发病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性别,院内卒中与院外卒中按1:2进行倾向性配对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术后90 d预后的差异。匹配后,26例院内卒中和52例院外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院内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比例低于院外患者(11.54%和46.15%;χ2=9.176,P=0.002)。院内卒中患者更常见合并心功能不全(19.23%和3.85%;χ2=5.022,P=0.038)。院内卒中和院外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比例分别为84.62% (22/26)和75.00%(3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 0.312)。院内外卒中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0.77%(8/26)和46.15%(2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6 ,P=0.145 )。院内外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38%(4/26)和17.31%(9/52),90 d死亡率分别为23.08% (6/26)和19.23%(1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99;χ2=0.157,P= 0.69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后6 h时间窗内,院内、外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指导匹配健康宣教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取院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心理指导匹配健康宣教者纳入观察组,对比组间干预效果。结果 经不同方案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高;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心理健康、一般情况、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采用心理指导匹配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式Roux-en-Y和Roux-en-Y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0例,女64例;年龄为(57±10)岁,年龄范围为27~78岁。194例患者中,62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设为非离断组;132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吻合,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Roux潴留综合征(RSS)发生情况、肿瘤复发、再次入院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和6个月。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94例患者中,104例(非离断组和传统组各52例)配对成功。非离断组和传统组倾向评分匹配前患者的年龄(≤60岁、>60岁)分别为43例、19例和63例、6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7例、28例、7例和24例、92例、1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Z=2.818,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3例、19例和34例、18例,20例、25例、7例和15例、33例、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Z=0.50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10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达到R0切除,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倾向评分匹配后非离断组和传统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41±10)min和(52±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1,P<0.05)。(3)随访情况: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和6个月。非离断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3个月RSS发生率分别为0和30.8%(1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SS发生率分别为0、9.6%(5/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无再次入院、无术后30 d内死亡或与癌症相关死亡情况。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可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减少术后3个月RSS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19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6例,女性173例;年龄3~69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71)和预后良好组(n=448),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儿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基线均衡的样本。比较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CO2结合力、CRP、腹腔积液以及超重/肥胖等变量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与预后情况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19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中发生预后不良71例(13.7%)。PSM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血便、腹泻、发热症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哭闹、呕吐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M法,两组共69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以上协变量在两组间分布都达到均衡(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腹腔积液、血清乳酸水平、超重/肥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肠方式(OR=3.478,95%CI:1.150~10.517,P=0.027)、套头位置(OR=6.596,95%CI:1.669~26.056,P=0.007)、血清乳酸(OR=1.012,95%CI:1.003~1.021,P=0.010)、超重/肥胖(OR=6.085,95%CI:1.650~22.436,P=0.007)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空气灌肠、套头位于左半结肠、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和超重/肥胖。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面神经(artificial facial nerve,AFN)诱发单侧失神经支配兔的口轮匝肌收缩,探讨AFN诱发闭口时刺激电流的最适参数匹配组合情况。方法按照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于清醒状态下经AFN体内刺激兔患侧口轮匝肌诱发其收缩,记录各组合下阈刺激、峰刺激的电流强度值,进而比较不同组合下刺激消耗的总电荷量。结果比较不同刺激频率、脉宽匹配组合下AFN的阈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及峰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发现不同组间的频率因素、脉宽因素以及频率与脉宽的交互作用因素对总电荷的影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当AFN刺激频率为60 Hz,刺激波宽为100 μs时,在达到有效诱发麻痹口轮匝肌收缩的前提下,输出刺激电流强度相对最低、消耗的总电荷量最低,适合作为满足AFN低功耗要求的优选刺激参数组合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不匹配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治疗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EMT治疗且FLAIR显示存在FVH的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本临床信息。在发病后3个月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年龄(67.16±9.63)岁,男性51例(66.23%);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4.16±7.49)分。40例(51.95%)转归良好,37例(48.05%)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FVH-DWI不匹配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60.00%对29.73%;χ2=7.103,P=0.008),而基线NIHSS评分[(11.60±4.44)分对(16.92±9.05)分;t=-3.312,P=0.001]和高血压患者的构成比(65.00%对86.49%;χ2=4.774,P=0.029)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VH-DWI不匹配与转归良好显著独立相关(优势比0.345,95%置信区间0.121~0.984;P=0.047),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优势比1.133,95%置信区间1.036~1.239;P=0.006)。结论FVH-DWI不匹配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EMT治疗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脾曲游离技术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和中间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施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3)年龄为18~80岁;(4)无肝脏、腹膜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较差,具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3)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4)因出血、梗阻和穿孔等需行急诊手术者。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4—2020年期间完成的189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网膜囊入路组(52例)和中间入路组(13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全组患者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质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通过PSM,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两条生存曲线出现交叉时,补充two-stage法和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RMST)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两组术中无联合脾脏、胰腺等脏器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网膜囊入路组的中位腹腔镜游离时间较中间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6 min比65 min,P=0.032)。中间入路组患者中有6.4%(3/47)(体质指数均>25 kg/m2)术中进入错误层面,网膜囊入路组未出现。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6.1%(P=0.90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2)。结论对于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尤其对于经验欠缺的外科医生而言。对于肥胖患者,网膜囊入路能更好地进入正确解剖层面,避免进入胰后间隙。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全胰腺切除术(TP)对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并筛选出2010年至2016年间3 676例胰头癌患者,其中3 559例行PD(PD组),117例行TP(TP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PD组与TP组各117例匹配成功。应用Kaplan-Meier曲线观察匹配前和匹配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特异生存率,利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D组3 559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2.8%、35.1%、24.9%,中位生存时间为23.89个月;TP组117例患者分别为67.9%、29.4%、26.1%和21.5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匹配后,PD组117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8%、44.5%、31.8%,中位生存时间为31.50个月,显著优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与癌症特异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相关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D的生存获益显著优于TP,临床上对胰头癌患者行TP治疗需慎重选择。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风格 - 策略匹配式培训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年 6 月间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 24 名作为研究对象,经过随机分两组,对照组 12 人,观察组 12 人。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行常规培训,给予观察组护理人员行风格 - 策略匹配式培训模式,然后给予两组护理人员行核心胜任力测试和六维度测试,根据评分结果判断培训模式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过培训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核心胜任力评分比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核心胜任力评分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护理人员的六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护理人员评分比对照组护理人员评分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利用风格 - 策略匹配式培训模式 可以有效 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 ,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mm,≤19mm的患者,选19mmSJM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mmSJM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mm,≤21mm,选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和21mmSJM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mm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肺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的7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时间段(下午4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工作日或者周末)与术后近期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30例早期NSCLC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出现并发症162例(22.2%),其中有53例(7.3%)是主要并发症。将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变量进行PSM后,工作日或者周末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对23.9%,P=0.267),下午4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对27.9%,P=0.337)。术前合并冠心病、手术切除部位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约22.2%,手术时间段的选择不影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