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0株淋球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均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并观察比较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淋球奈瑟菌敏感性比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敏感率为100.0%)、红霉素(敏感率为98.3%)、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8.3%)、壮观霉素(敏感率为95.8%)和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4.2%);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耐药率8.3%)和交沙霉素(耐药率8.3%)。结论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病奈瑟菌同时对头孢唑啉钠及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比较高,但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的效果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2008-2011年南昌县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县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457例,男性1611例,女性846例,男女比1.90∶1。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4-5月,0~5岁儿童是发病重点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发病数占97%。41份病例咽试子标本中,EV71阳性22例,CoxA16阳性7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2例。结论南昌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同时还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每年的3-7月、0~5岁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市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已确诊的结核病人通过宣传、咨询、知情同意后采集血液做HIV抗体筛查,对已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按艾滋病人管理规范每半年开展一次结核病筛查。结果2007年开展结核病人中艾滋病抗体筛查以来,截止2011年底累计筛查366人,未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在所管理的40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检出结核病人5例,阳性率为12.5%。结论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TB/HIV双重感染筛查率,控制TB/HIV双重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疫情,为控制水痘爆发流行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个案病例及爆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共报告水痘54例,3年平均发病率64.85/10万,春、冬季高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081,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儿童,≤10岁儿童发病率为40.83/10万。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及学校水痘疫情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病例、接种水痘疫苗等控制措施,以减少爆发疫情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都匀市目前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都匀市2007~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结果都匀市2007~201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54例,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53.3%,超过其他传播途径。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90.5%.。但50岁以上群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占8.8%。结论都匀市艾滋病流行尚处于低流行期,根据我市的流行趋势,制定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改进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艾滋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019例孕产妇进行产前抗-HIV、梅毒(TPPA)、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检测。结果2019例孕产妇中,未检出抗-HIV阳性病例,TPPA、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16%、13.19%和0.21%;孕早期检测328例,占16.25%,孕中、晚期检测1691例,占83.75%。结论我区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TPPA、抗-HCV阳性率均较低;未发现HIV感染病例,但不能排除在窗口期的感染者;孕早期检测率不高。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孕期尽早接受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简介:目的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趋势。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收治的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的168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通过检索病历、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②天津市各郊县基层医院发现或怀疑胆道闭锁并转诊的患儿数量呈现明显差异。③首次就诊于基层医院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明显高于首次就诊于本院的患儿(P≤0.05),平均手术年龄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近年来胆道闭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手术年龄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迅速上升的经济水平、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及广大家长和医师对胆道闭锁认识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麻疹发病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专病管理系统资料,对2010年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年台州市确诊麻疹病例99例,主要发生在4~6月,年龄小于1周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33.33%,20~40岁年龄组存在发病小高峰。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6.76%。流动人口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3.23%,麻疹病例院感史例数占26.26%。结论年龄小于1周岁婴儿为麻疹控制中的重点人群。应尽可能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加大查漏补种工作的力度,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并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异地病例报告比例,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病例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AFP病例共94例,占51.93%;主要集中于与省会邻近且交通方便地区,自2008年起异地病例比例超过年度总病例的50%,且集中于1-3月份报告;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岁组病例居多。AFP病例首诊未被及时发现、漏报的存在以及病情严重是异致异地AFP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异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韶关农村地区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探讨各变应原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韶关农村地区5596名小学生,做儿童食物过敏初筛问卷。将其分为症状组和对照组,做食物过敏详细问卷、皮肤点刺试验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观察韶关农村地区儿童的过敏性疾病及食物过敏的流行强度、症状及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完成儿童食物过敏初筛问卷的5139名小学生中,17.1%自诉曾因进食某种食物或某类食物而引起疾病或问题。选择其中349人做儿童食物过敏详细问卷,有11种食物被诉儿童进食后曾引起疾病。进食后出现症状的次数,有9.2%只发生过1次,有3.4%发生过2至4次,有4.9%发生过4次以上。各变应原及血嗜酸性粒细胞与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的相关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过敏与虾、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皮炎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明显关联。结论韶关农村地区儿童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是虾、蟹、鱼、蚝、芒果。症状常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和呼吸系统,以表现为皮肤者最多。尘螨、蟑螂是儿童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近十二个月有喘息、曾有持续六个月的痕疹、湿疹是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有兄弟姐妹是保护因素。食物过敏与虾、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皮炎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明显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将宁南县1987—2011年新发麻风病人个案病历和历年麻风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7-2011年宁南县共发现麻风病人89人,麻风发病率最高一年为6.56/10万,最低一年为0,年平均发病率为2.12/10万,男性多于女性(3.451),中青年为主(77.53%),均为农民。以界线类偏瘤型和瘤型麻风病人居多,瘤型率为41.57%,皮肤涂片查菌阳性为43.82%,II级以上畸残率为19.1%;。结论宁南县属于麻风低流行区,发病呈低位小幅波动趋势,今后仍将持续维持低流行水平状态。今后宁南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仍应坚持长期持续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继续巩固县、乡、村三级防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