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并筛选指南网、数据库有关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VTE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19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根据文献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将推荐意见进行提取、翻译和整合。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指南7篇、证据总结2篇、推荐实践1篇、系统评价12篇、专家共识2篇。从入院评估、禁忌证、适用人群、启动时机、持续时间、患者教育6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共形成10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VTE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临床机械预防提供循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获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使用计算机、手工相结合的形式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由4组循证小组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有争议的内容由医院循证小组裁决,并提取证据。分别采用AGREE Ⅱ评分、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评价标准、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最终总结了20条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归纳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可以为临床开展运动康复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文化背景与医疗机构水平,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危重症患者ICU谵妄三级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将其平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对他们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谵妄护理干预。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的护理效果更优,主要体现在谵妄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上。结论: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谵妄三级护理管理中的最佳证据作为护理工作的指导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降低谵妄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ICU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LVO)所致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的aLVO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基线临床资料、Fazekas量表评分等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WMHs与aLVO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独立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66例aLVO患者,男性77例(46.39%),年龄(69.62±5.91)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9.33±4.42)分。侧支循环良好组120例(72.29%),侧支循环不良组46例(27.71%)。单变量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Fazekas总分以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zekas总分(优势比2.583,95%置信区间1.445~4.619;P=0.001)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优势比2.190,95%置信区间1.022~4.692;P=0.044)是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MHs严重程度与aLVO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干预效果分析。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基于介入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不同干预术式下,观察指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9%低于对照组14.93%,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手术指标、观察指标的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FAME)结构展开讨论,采纳所有有效的证据,然后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喉头水肿发生率以及对于基于循证的各项审查标准护士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应用基于证据的气囊漏气试验策略,可预防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气管导管再插率,提高了护士依从性,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治愈后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周围脓肿治愈后延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间隔将86例患儿分为3组,A组:阑尾周围脓肿治愈4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B组:8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C组:12周及超过12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患儿不计入手术组。比较A、B、C 3组患儿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A组1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10例,阑尾炎复发0例;B组31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0例,阑尾炎复发1例;C组4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9例,阑尾炎复发6例。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阑尾周围脓肿直径、诊断阑尾周围脓肿时炎症指标、脓肿保守治疗治愈时间、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阑尾炎复发发生率方面,C组(13.33%)高于A组(0)与B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40.00%、10.00%、10.26%)、中转开腹发生率(A、B、C组分别为20.00%、0、0)、手术时间[A、B、C组分别为(106.70±7.42) d、41.40±10.44) d、(39.60±11.2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A、B、C组分别为(5.80±2.15) d、(0.93±0.17) d、(0.83±0.11)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40.00%、6.70%、5.10%)、术后住院时间[A、B、C组分别为(12.40±4.15) d、(1.67±0.31) d、(1.58±0.44) d]方面,A组均高于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治愈后,8周是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最佳手术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最佳证据的临床实践现状,讨论最佳证据应用可能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1—31日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病房15名临床护理人员及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胸腔引流管管理的30条最佳证据,制订38条审查指标,进行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讨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及相应对策。结果38条审查指标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临床依从率<50%的指标有18条,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胸腔引流管管理的循证知识培训、胸腔引流管管理规范不够完善、证据应用导致临床工作量增加、健康宣教内容不够全面等。结论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临床现状与最佳实践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应当针对障碍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促进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有效转化。
简介:摘要目的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期规范医护人员对患者运动康复的管理,推动心脏康复实践。方法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对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质量评价后,汇总20条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境制订了16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标准。分别于2020年2月1日—3月30日和2020年5月1日—7月3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的护士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测试卷和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得分。结果除指标1和指标2外,证据应用前后所有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据应用后护士的心脏康复知识测试卷得分为(91.14±14.05)分,高于证据应用前的(80.00±1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的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得分为(43.43±10.93)分,与证据应用前的(44.19±8.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应用能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运动康复的管理与认知,降低患者运动恐惧回避产生的影响。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一种新兴的肿瘤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TCs在多种常见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逐渐明确,而CTCs在鼻咽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TCs水平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负荷均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但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尚不能明确;CTCs不仅可以反映肿瘤负荷,而且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提前发现微小转移灶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CTCs在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CTCs在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管理效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间进行PDCA循环管理,并选择其中11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管理前设为对照组,管理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工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评分及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在妇科护理带教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并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妇科实习护理人员中抽选出22名进行本次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1月,根据双盲法分配内容将其划分成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有实习护理人员11名。X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PDCA循环模式,Y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将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实习成绩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实习成绩表现,整理X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89.23±5.82)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93.20±5.67)分;整理Y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79.54±5.63)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82.12±6.04)分;X组实习护理人员成绩表现更加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接受PDCA循环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9/12/1-2020/11/30期间护理的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6例;另外观察组46例,应用PDCA循环护理护理。评价护理前后患者在康复训练、饮食健康、作息调节与用药依从性等方面改进情况用于评价护理质量提升效果,并评价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所有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饮食健康、作息调节与用药依从性等指标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发现应用PDCA循环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通过护理后满意度问卷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护理时应用PDCA循环护理可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切实帮助患者改进不良生活习惯,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液体活检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它能够非侵入性地反映体内肿瘤状态及预后情况。其中,新近兴起的一种标志物——循环肿瘤RNA(ctRNA)能够反映肿瘤来源的遗传信息,为肿瘤早期诊断、靶向药物使用以及预后分析提供有力依据。现阶段已有ctRNA检测试剂盒获准进入临床,例如微小RNA(miRNA)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等,越来越多具有应用前景的ctRNA处于转化应用阶段。尽管ctRNA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ctRNA作为液体活检家族的新成员,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日益明晰,将成为临床迫切需求并值得信赖的诊断工具,为肿瘤临床诊疗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