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保气”思想是《伤寒论》三大治则之一,与“扶阳气”、“存津液”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地位与价值。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中“保气”的学术思想进行重新的一个梳理,同时将“保气”理论应用于本科室临床诊疗中。本研究进行了肝肾不足型黄褐斑应用保气法和未应用保气法治疗后的疗效对比,更明确保气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意义,通过本研究以期为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传统养生理论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宋代王安石曾写道:“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觅睡。”可见古人早忆意识到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

  • 标签: 养生理论 人体健康 王安石 食补
  • 简介:目的总结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8月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d.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瘫后第14、15、20d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瘫综合征 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 保守治疗 空肠造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术后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施行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瘫综合征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残胃胃瘫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痞病肝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与近端切除治疗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切除和近端切除两种术式的远期生存状况、安全性无差异,但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全胃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胃上部癌 全胃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消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此100例患者均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且辩证为脾胃虚寒型,将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60例,在传统抗Hp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消汤治疗,来比较两组治疗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清除率以及治疗综合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Hp清除率略高,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好,胃部不良反应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脾消萎汤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脾活血消汤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胃炎(萎缩性)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口服复春片治疗)与观察组(口服健脾活血消汤)。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健脾活血消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可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萎缩性 健脾活血消萎汤 慢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降逆清热化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5例。中医组采取降逆清热化浊进行治疗,西医组采取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症状积分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4例(97.78%)显著高于西医组37例(82.22%),各组护理前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中医组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采取降逆清热化浊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降逆清热化浊方 肝胃不和型 非糜烂性 反流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理气合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96例Hp阳性CS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理气合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胃黏膜和病理分级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促胃动素、促胃液素和生长抑素水平,采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观察Hp转阴率,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复发率。结果研究组Hp转阴率为89.6%(43/48)、对照组为72.9%(35/48)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 =0.036)。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 (46/48)、对照组为83.3%(4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痛、上腹饱胀、反酸、嗳气、纳差食少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19,3.971,7.949,8.171,9.865,P值均<0.01);胃黏膜与病理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05,15.495,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促胃液素[(126.15±14.36)ng/L比(152.38±17.51)ng/L,t=8.025]、促胃动素[(93.59± 11.87)ng/L比(102.48±14.68)ng/L,t=3.263]、生长抑素[(36.76±8.97)ng/L比(40.84±10.68)ng/L,t=2.02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883、6.720、4.306,P值均<0.001)。研究组复发率为4.3% (2/46)、对照组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P=0.046)。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4/48)、对照组为12.5%(6/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504)。结论理气合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Hp阳性CSG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及Hp转阴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浅表性胃炎 理气合胃方 促胃动素 促胃液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名方生发饮验方1.黑豆乌发2.地黄首乌粥3.芝麻核桃茶4.首乌黑发散5.首乌当归

  • 标签: 美发 首乌粥 生发饮
  • 简介:是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最佳用,学用经探索其用量是基础,思辨其用量是深化,变通其用量是提高,熟悉其用量是目的。临证只有恪守经用药用量的基本思路,遵循经用量治病的基本要则,掌握经因证调配用量的基本应变思维,熟悉经用量与辨治病证之间的基本应用细则,以此才能运用经取得最佳治病效果。

  • 标签: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疗效 最佳选择 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