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消毒供应室实施加强环节管理对医院感染及再生包差错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研究的对象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选择为1750例,同时以不同时间段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为对照组(未实施加强环节管理),另外一组为研究组(实施加强环节管理),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比较医院感染率及再生包差错情况。结果:分析各组医院感染率显示:研究组更低(P<0.05);再生包差错控制情况比较可知:研究组差错控制情况更好(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加强环节管理后,可明显减低医院感染率,并控制再生包差错率,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207例,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发生HT,42例)与对照组(未发生HT,1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组≥80岁、有心房颤动病史、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20分、大面积脑梗死、CT显示脑白质疏松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T组行溶栓24 h内抗血小板治疗者比例(76.19%,32/42)低于对照组(89.70%,148/165),P<0.05。两组其余因素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心房颤动病史(OR=1.81,P=0.004)、NIHSS评分≥20分(OR=3.11,P=0.001)、大面积脑梗死(OR=2.56,P=0.022)、CT显示脑白质疏松(OR=1.40,P=0.006)是老年C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溶栓24 h内抗血小板治疗(OR=0.39,P=0.012)是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C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NIHSS评分≥20分、大面积脑梗死、CT显示脑白质疏松,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把握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以降低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前MRI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分析其在预测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MRI检查和MT治疗的2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对治疗前MRI图像上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梗死区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灌注异常区进行分割,应用AK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HT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HT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792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0个与HT预测最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HT的AUC为0.9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67;预测测试集患者HT的AUC为0.92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6、0.852。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分析是预测急性脑卒中HT的重要工具,对早期准确识别HT高风险患者具有较高的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对照组大鼠实验过程中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3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大黄素治疗组(DN+大黄素组)。造模成功后,DN组继续高糖、高脂饮食;DN+大黄素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大黄素(2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各组大鼠在实验14周末观测以下指标:(1)收集24 h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量;(2)完成尿液收集后称体质量并记录;(3)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肾肌酐、尿素氮、血糖;(4)取左侧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phrin、Desmin蛋白的表达情况;(5)取右侧肾脏肾皮质部位组织,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及基底膜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30只,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只,实验过程中DN组及DN+大黄素组大鼠各死亡2只。(1)14周末对照组、DN组、DN+大黄素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350.1±14.16)、(265.2±7.62)、(312.1±11.7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50,P<0.001)。(2)对照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分别为(28.88±4.36)μmol/L、(8.76±0.50)mmol/L、(9.81±0.86)mmol/L、(3.60±0.79)mg;DN组分别为(92.30±7.30)μmol/L、(29.41±6.67)mmol/L、(25.10±4.10)mmol/L、(35.23±4.07)mg;DN+大黄素组分别为(52.10±5.80)μmol/L、(14.93±1.03)mmol/L、(16.51±1.14)mmol/L、(13.35±1.89)mg。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量均升高;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各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未见异常;DN组肾小球硬化,肾小囊狭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DN+大黄素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囊狭窄均有改善。(4)PAS染色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基质变化情况: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清晰可见,系膜基质无异常;D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模糊,系膜基质增多;DN+大黄素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较模糊,系膜基质较多。(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phrin及Desmin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均降低,Desmin蛋白光密度值均增加;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增加,Desmin蛋白光密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和基底膜变化情况:对照组足细胞轻度水肿,足突均匀、等宽排列,未见融合,基底膜完整,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组足细胞呈中度水肿,足突明显融合、变宽,基底膜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大黄素组足细胞呈轻度水肿,足突融合、变宽情况减轻,基底膜厚薄均一。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改善早期DN大鼠的体质量、肾脏病理结构及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足细胞发生EMT、促进肾病蛋白Nephrin的表达和减少足细胞EMT骨架蛋白Desmin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平均血糖值、血糖≥7.8 mmol/L时间占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自护能力,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平均血糖值、最高血糖值、血糖≥7.8 mmol/L时间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概念、自我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胎盘早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更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口服抗凝药物(OA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在降低住院患者用药错误(ME)中的作用。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于2018年7月1日建立由心脏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老年内科、骨科、呼吸内科和血管外科临床药师组成的抗凝药物安全应用工作小组,全面加强上述科室住院患者OAC处方环节ME干预。从干预前(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和干预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上述科室住院期间使用OAC治疗、年龄≥18岁的患者中,按照科室分层各抽取2%的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就处方环节ME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分别纳入患者296和32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科室、抗凝适应证、OAC用药品种、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使用最多的OAC均为华法林,使用率分别为75.3%(223/296)和71.4%(232/325);其次是利伐沙班,使用率分别为17.6%(52/296)和23.7%(77/325)。干预前组296例患者中72例(24.3%)的处方中存在75例次OAC相关ME,其中C、D、E和F级ME分别为30、39、5和1例次,严重ME(E和F级)发生率为2.0%(6/296)。干预后组325例患者中47例(14.5%)的处方中存在49例次OAC相关ME,其中C和D级ME分别为22和27例次,未发现严重ME。干预后组患者ME发生率和严重M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均P<0.05)。2组患者的OAC处方均检出4种类型的ME,即药物选择错误(均表现为未基于药物相互作用选择药物)、药物剂量错误、遗漏错误和给药频次错误。干预前组上述4种类型ME发生率分别为11.5%(34/296)、8.1%(24/296)、4.7%(14/296)和0.7%(2/296),干预后组分别为5.5%(18/325)、6.2%(20/325)、3.1%(10/325)和0.3%(1/325)。干预后组药物选择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5.5%(18/325)比11.5%(34/296),χ2=7.143,P=0.008]。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OA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住院患者OAC处方环节ME,特别是严重ME和药物选择错误发生率,提高OAC应用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间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环境、温馨提示以及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提高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关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间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环境、温馨提示以及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提高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关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转化治疗结局影响因素,为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新初始不可切除、经过一线全身治疗且转化成功的98例CRLM患者,并将同期入院、但转化失败的134例CRLM患者纳为对照组。转化治疗方案:38例接受FOLFOX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152例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19例接受FOLR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23例接受全身化疗联合氟尿苷肝动脉灌注化疗;168例接受了靶向治疗,其中68例贝伐单抗,100例西妥昔单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对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232例纳入分析的患者中,98例转化成功,转化成功率42.2%,其中30例接受单纯肝切除,68例接受肝切除联术中射频消融。一线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111例(47.8%),疾病稳定57例(24.6%),疾病进展64例(27.6%)。中位随访18.8(1.0~87.9)个月,148例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转化成功患者较转化失败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31.0个月比9.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肝脏肿瘤双叶分布(P=0.003)、基线癌胚抗原水平升高(P=0.024)、肿瘤侵犯门静脉(P=0.001)、转移瘤数目>8个(P<0.001)、非FOLFOXIRI方案(P=0.005)以及未使用靶向治疗(P=0.038)是转化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转移瘤数目>8个(OR=2.422,95%CI:1.291~4.544,P=0.006)、门静脉侵犯(OR=2.727,95%CI:1.237~4.170,P=0.008)为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转化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FOLFOXIRI方案(OR=0.300,95%CI:0.135~0.666,P=0.003)和使用靶向药(OR=0.411,95%CI:0.209~0.809,P=0.010)的使用为转化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转移瘤数量和门静脉侵犯情况是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转化治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若患者耐受度良好,优选三药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积极的转化治疗。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案,而研究组的23例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方案外还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高约22.00%,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身份识别错误、跌倒或坠床、药物混淆或错误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