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急诊常规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救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90例,随机抽取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施以急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疗程7-10天。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指标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昏迷复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LDH、TBiL、CK、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E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给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效果良好,可明显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有效保护患者心肌及肝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阿卡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MD)合并肥胖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T2MD合并肥胖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2MD的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血脂指标、体质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BMI水平低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比较,其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减轻体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N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A组,n=32)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d,静脉滴注。B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灯盏花素B组,n=32)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d及灯盏花素40mg/d,静脉滴注。共治疗4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其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排泄量(UPE)、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A、B两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排泄量(UPE)均有不同水平降低;B组的BUN和UPE、尿β2-MG水平下降程度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灯盏花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比单纯应用灯盏花素有更佳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异位妊娠病例讨论教学中运用PBL结合病例还原法的教学效果。方法按照PBL的教育模式将异位妊娠病例讨论以教师提出病人主诉→学生对照书本查阅相关疾病知识→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轴。授课之前,先告之学生课堂中的角色从学生转变为医务人员,将病例还原到患者就诊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实践机会,系统的为学生提供护理程序在工作中应用的机会。并在课后让学生对课堂效果及自我知识累及、掌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结合病例还原法在异位妊娠病例讨论中应用,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是真正参与到病例中,并且以此为中心,在进行鉴别诊断讨论时,系统的回顾了《妇产科护理学》的相关疾病知识,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肾炎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为复方肾炎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B组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肾炎片3片,3次/日、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00mg,3次/日,14d为1个疗程,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00mg,3次/日,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UN和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P<0.01),B组(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复方肾炎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醋酸泼尼松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指标、血浆白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水平(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血蛋白及血脂水平,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前基础血脂水平对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1994~1999年期间进行的3项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辛伐他汀试验(166例,平均年龄58.9岁±9.2岁),洛伐他汀试验(146例,平均年龄57.9岁±8.7岁),阿伐他汀试验(105例,平均年龄57.8岁±9.3岁).治疗前血清TC≥5.98mmol@L-1,血清TG≤4.52mmol@L-1.按治疗前基础血脂水平分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10mg@d-1,疗程8周;或洛伐他汀20mg@d-1,疗程8周;或阿伐他汀10mg@d-1,疗程6周.结果治疗前基础血清TC、LDL-C以及TG水平越高,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相应血脂的作用越明显.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或阿伐他汀降低血清TC、LDL-C以及TG的幅度分别与治疗前相应的基础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脂的作用与治疗前相应的基础血脂水平有关.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东莞市康华医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8月收治的脂肪肝的患者共 100例为该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 100名为该研究对照组,观察 两 组人群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丙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等的数值 、 检测阳性率以及对脂肪肝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过相关检验对照组 血清 GR 、 ALT 、 AST 水平 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差异 ( P<0.05 ) 结论: 联合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等系列酶检测, 可有效提高脂肪肝诊断效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从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行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a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并无太大不同(P>0.05);治疗后,a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T、AST、TBiL指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0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选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患者肾功能水平较优;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Ⅱ级及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现场还原,探讨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长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1. 不良事件选择:选取近期发生的Ⅱ级及以上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确保事件的完整性和典型性。2. 现场还原:组织护理团队对不良事件发生现场进行还原,包括患者病情、护理操作过程、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3. 原因分析:针对还原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4. 改进措施制定: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5. 效果评价:对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等方面。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Ⅱ级及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其次,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最后,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增强。结论:通过本次探讨,我们认为Ⅱ级及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现场还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潜在风险,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它还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现场还原这一安全管理方法,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