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罗纳德·德沃金认为,只有当政治影响力平等能够促进其他目标时,它才是重要的。但是,德沃金的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平等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选择应该表达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不能强迫人们以自己不情愿或不主动选择的方式去行为。在一个现代城市,为了避免会议窒息人们的自我主导,应该在所有人的适当影响之下,让少数人做出重大决策,这种政治程序是对所有人表示尊重的最好方式。政治尊重伦理要求特别重视那些服从政策的人们的选择,只有出于强有力的理由才偏离平等影响力。在美国,影响就业、招聘和教育的立法远没有满足这种道德要求。对于美国公民应当具有的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说,更大的影响力平等是重要的。在中国,政治尊重伦理可以作为建议性观点来支持一种具体机制的扩展,人民以此就能够对他们必须遵守的命令施加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恰当道路或许依赖于实际的政治选择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有效的道德前提。
简介:本文源自一个更大的研究宪章派诗歌的项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我们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断言宪章派诗歌具有能动作用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尝试辨别宪章派诗歌中体现出的历史知识属于哪一个特殊种类。第三部分详尽分析两首宪章派诗歌,借此来验证前面两个理论部分的实际应用。本文指出,"宪章派想象"既支持着宪章派诗歌所欣赏的能动作用,也构成了体现在宪章派诗歌中的历史知识的独特形式。宪章派诗歌通过使工人阶级的自修者接触新的观念而在总体的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发挥了能动作用。宪章派诗歌能动地塑造了宪章运动的价值观、策略和身份认同,而不是对它们的被动反映。宪章运动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近乎本能式的理解:审美是对功利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的任何抵抗的必要组成部分。宪章派诗歌展示了一种超出宪章运动正式的理论能力的政治理解程度。宪章派诗歌捕捉"解决的社会经验"的能力及其提高我们感受力的能力的联姻,既构建了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知识,也构建了其自身政治能动作用。
简介:政治哲学涉及政治和哲学,而政治哲学的首要和中心问题就是检讨哲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一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前现代——非政治的哲学和非哲学的政治;现代——哲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哲学化;后现代——哲学的去政治化和政治的去哲学化。无论是“政治的去哲学化”还是“哲学的去政治化”,作为历史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对此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消灭阶级,国家才能消亡,意识形态才能消亡,这也就是说用实践来解决理论问题。反过来说,在整个过渡时期里,由于阶级存在,政治的党派性、哲学的党派性是无法消灭的;然而,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公共政治领域的建设、哲学学术领域的建设则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