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棒固定组(简称髂骨钉棒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棒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回顾分析选取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简介:摘要:“十四五”开局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明确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将光伏电站建造于采煤沉陷未来不稳定区域成为主要方式之一。 基于此,设计针对该区域光伏电站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平台可有效指导类似工程光伏支架组件布置形式、支架倾角、光伏支架结构的设计,填补相关建造技术空白,为提高该区域光伏电站建造安全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分别给予患肢对症处理、积极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疼痛管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长度的恢复情况,评估腕关节活动功能。结果6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评定标准评估,其中优48例,良11例,可1例,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肌腱激惹及神经刺激以及骨折复位丢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稳定骨折面,帮助腕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显著提高手术效果,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ALP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试剂放置在仪器冰箱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检测值成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是试剂暴露在空气中无色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分解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酚所致试剂空白吸光度逐渐增大所致。由于生化试剂较贵,而实际上试剂还在有效期内,大批试剂丢弃造成严重浪费。为避免浪费,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继续使用这些试剂的可能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对试剂和仪器原理进行分析,进行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和对比试验。提出在适当范围内可以用蒸馏水稀释此试剂,从而避免因空白吸光度过高仪器情况,并提出最佳稀释比例。结论:经最佳比例稀释后的试剂精密度、线性良好,与符合要求的新试剂结果一致,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末次随访日期2015年12月,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的现象,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本文依据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采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抑制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