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病例报告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32例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0岁。单发骨折22例,多发骨折10例。闭合性损伤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其中4例为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15例,掌骨干骨折9例,基底骨折8例。粉碎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周)。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activeflexionTAF)的评级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移位掌骨骨折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参照组采取中医保守治疗。结果共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4.59%,平均愈合时间为(10±2.3)周,参照组患者骨性愈合优良率为78.37%,平均愈合时间为(21±2.3)周,观察组愈合优良率与愈合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或者微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新鲜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3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6%。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掌骨骨折护理工作中推行舒适护理内容的有效性。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04月-2016年03月间进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共有102例,随机分作常规组(50例)和舒适组(52例),其中舒适组落实舒适护理内容,常规组落实一般干预内容,同时评定2组入选对象护理质量。结果舒适组创口感染几率1.92%,常规组18.00%,舒适组入选对象舒适度96.15%,优于常规组70.00%(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内容应用至掌骨骨折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同时还能避免创口感染,是提升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骨科临床中有继续推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