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电解质、救治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调节参数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血气分析标本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2.6%),D二聚体对急性PT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95.7%。溶栓、抗凝治疗均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肺栓塞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动脉采集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操作。然而,有时候动脉采集可能会面临失败的情况,给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带来不便和风险。因此,对动脉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分析动脉采集失败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动脉采集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 标签: 动脉血采集 失败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严重时可引发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下肢动脉栓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溶栓、血栓抽吸、机械取栓及支架植入等,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然而,介入治疗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医生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专业护理团队的配合与支持。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和总结下肢动脉栓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对于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为目的。选择96例出生10min~26d的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48例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气针,对照组48例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误入静脉、混入气泡及凝血等)。观察组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91.6%)高于对照组一次性5ml注射器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79.1%)。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进行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动脉血气针 新生儿桡动脉 采血
  • 简介:目的探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2ml注射器采集动脉标本,共采集498例次;将2012年度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共采集500例次。比较2组患者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降低血气包堵塞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BD动脉采血器 动脉血标本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椎动脉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4例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穿刺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17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与经皮穿刺桡动脉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行椎动脉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用新的高血压级与分型标准明确对高血压的控制范围。方法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血压级细化,提高患者治疗兴趣。结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顺从性。结论通俗易懂便于推广。

  • 标签: 身高血压值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时,对血压控制效果、收缩、舒张、SCL-90评分的影响。方法:从在我院采取治疗与护理的高血压患者中纳入86例实施研究,纳入病例时间即2021.1-2021.12,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成对比组与讨论组,43例/组,一般护理干预对比组,延续性护理干预讨论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比组护理效果相比,讨论组的血压控制有效性高,SCL-90评分、收缩水平、舒张水平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临床对出院的高血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升,血压水平值显著降低,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SCL-90评分因而下降。

  • 标签: 血压水平 高血压 血压控制 延续性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动脉监测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ICU危重病患中的90例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将其中42例休克病患设为A组,将其中48例非休克病患设为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以及无创动脉监测,对比监测结果。结果与无创动脉监测结果相比,A组病患的有创动脉监测值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B组患者对比有创动脉监测结果以及无创动脉监测结果则均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ICU危重病患护理中使用有创动脉监测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有利于依据检查结果实施更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更利于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ICU危重病患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液动力学中超声学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0例患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0例无高血压症状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收缩期峰值血液速度(PSV)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的速度(EDV)、平均的流速(Vmean)和血管搏动的指数(PI)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I和PI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的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和颈动脉的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DV显著低于健康人,RI明显比健康人高,总体的变化体现在血流速度逐渐缓慢。

  • 标签: 老年人 颈动脉 超声学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在体外溶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动脉凝块模型的效果,探索阿替普酶用于颅内血肿化学消融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选取如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在院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每名患者抽取动脉30 ml,随机注入6支采血管(每支注入4 ml),沉淀离心后吸除血清,制备体外血凝块模型;取0.5、1.0、2.0、3.0 mg阿替普酶(rt-PA)、2万U尿激酶(u-PA)制成3 ml溶液分别加入相应血凝块试管内进行溶解试验,同时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3 ml;于30、60、90、120、150 min时测定溶解的血凝块体积。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数据间相关性。结果标准对比管初始血凝块体积大小男性大于女性[(1.53±0.17) ml比(1.36±0.16) ml,t=2.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in时血凝块体积男性大于女性[(1.33±0.18) ml比(1.15±0.13) ml,t=2.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与初始、30、60、90、120、150 min标准对比管不同时间血凝块体积呈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血凝块体积与HCT的相关性越来越低(r=0.713、0.649、0.494、0.484、0.437、0.437,P<0.01);0.5 mg/3 ml rt-PA组体外溶血效果最好(0.2 ml/30 min),效果接近u-PA组。30 min至90 min溶解曲线上升快(k>0.5),90 min后溶解曲线变化趋于平缓(k<0.5),120 min、150 min溶解体积相同(k=0)。结论rt-PA低浓度组溶解动脉血凝块效率更高;加药120 min后作用停止。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动脉血
  • 简介:摘要:有创动脉监测法又叫做直接测量法,主要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血压,能够持续监测动脉压力变化,及时分析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且能够反复采集动脉气标本,测量数值准确可靠,为此常用于危重新生儿的持续监护中;但新生儿较小,变异性较大,治疗配合度较差,动脉置管时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监测结果、。为此,如何有效预防危重新生儿进行有创动脉监测时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关注的重点。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 干预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体压分散护理在疮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03月-2021年03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体压分散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同状态下肩胛、头、骶尾部介面的最大压力值以及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同状态下肩胛、头、骶尾部介面的最大压力值低于对照组,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长期卧床患者行体压分散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压疮 体压分散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