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和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心房(LA)构型及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1例,另设33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同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M型和脉冲检查均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将6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常规标准分为LA不大组(n=30)和LA增大组(n=31),再采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测量3组的LA构型指标[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心房内径指数(LADi)、心房容积(LAV)、心房舒张期容积指数(LADVi)]及功能指标[心房射血量(LASV)、心房射血分数(LAEF)、心房排空指数(LAEi)、心房射血力(LAF)、心房灌注分数(LAF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不大组的多项LA构型指标均有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包括LADd、LADi升高,LAFF增高[(40.79±5.37)%比(37.68±4.56)%]。而LA增大组的各项LA构型及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LA不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LA不大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已发生LA构型及舒张功能异常;常规超声诊断LA增大患者,其LA异常进一步加重。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检出高血压患者的早期LA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左心房构型 左心房功能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拥有较高潜在的血栓栓塞风险,特别是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成为众多专家研究的热点。心耳是房颤卒中血栓的主要来源,在非瓣膜性房颤 >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瓣膜性房颤约 6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研究表明进行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心房颤动(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64例A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共4周)和常规对照组(各32例),另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f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f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其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脂水平尚无显著变化,但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已有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均<0.05),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有更进一步显著降低(P均<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Af患者同样存在着炎症反应,Af患者在不伴有心力衰竭时也可以引起NT-proBN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的同时还能降低Af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且不依赖于其调脂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炎症因子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心耳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应用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本次研究,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4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较对照组76.47%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选取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处理后运用3D成像及内镜技术对肺静脉、心房等解剖结果进行构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疾病开口大小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存在界嵴,形态可分为A型界嵴和B型界嵴,此外,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亦存在差异,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界嵴明显突起;心房形态特征可分为突起型、凹陷性和平坦型,两组患者的心房顶部形态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构建肺静脉以及心房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房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肺静脉 左心房 形态结构 64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 对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参与心耳封堵术的20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根据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护理结果,探究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结果 这20例患者的手术非常成功,在术中、术后均无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反应。  结论  对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形式,能够使患者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和治疗过程,且不会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反应,可以推动手术的顺利进行,建议临床上广泛采用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形式,帮助患者完成手术期护理过程。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 围术期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房大小在冠心病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将其中40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搜集资料,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心房大小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质量等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心房大小作为一个常见影响因素,需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防治。

  • 标签: 左心房 冠心病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 心肌缺血 纵向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无创定量评估室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等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室心肌做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CM患者31例作为HCM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室射血分数(LVEF)、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房内径(LAD)、最大室壁厚度(MWT)、室质量指数(LVMI)、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及GWI、GWE、GCW、GWW的差异。结果HCM组MWT、LAD、E/e′、LVM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M组室心肌功能参数GLS、GWI、GWE、GCW较对照组明显减低,GWW、PS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室GLS、PSD和GWI、GCW、GWW、GWE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较好,同一观察者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52、0.707、0.917、0.955、0.675、0.618,不同观察者组间ICC分别为0.837、0.631、0.927、0.944、0.555、0.670。相关性分析显示,GLS与GWI、GWE、GCW呈正相关(r=0.765、0.737、0.815,均P<0.001),与GWW、PSD呈负相关(r=-0.517、-0.606,均P<0.001)。结论HCM患者室GWI、GWE及GCW降低,GWW增加,PSL可以很好地评价HCM患者室心肌做功受损情况。

  • 标签: 斑点追踪技术 压力-应变环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做功 心肌应变
  • 简介:房颤组中患者血浆BNP水平转律后明显下降,    血浆BNP水平与房颤、房内径具有相关性的机制尚未明确,持续性AF患者心房和心室水平BNP基因表达不同

  • 标签: 利钠肽 左心衰竭 心房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功能评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D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无心力衰竭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组;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应变进行心房功能评估,评估标准依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房应变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DD存在关联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房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DD总发生率为21.8%(17/78),其中Ⅰ级DD占15.4%。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心房峰值应变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DD相关(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心房平均管道功能应变与DD有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整体人群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46%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05%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若结合整体人群的E/e’比值,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6.19%、平均E/e’为12.73时,诊断DD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1~0.957,P=0.00)。结论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房应变,评估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早期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左心房时相功能 左心房管道功能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舒张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SA)水平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心房血栓(LAT)形成的关系,评价其预测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180例老年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心房是否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2例)和非血栓组(1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老年NVAF患者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房颤病程长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高于非血栓组(P<0.05),SA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则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心房内径(LAD)高于非血栓组(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显示,房颤病程和CRP是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A和INR是LA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SA预测LA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711~0.837,P<0.001)。结论SA与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密切相关,可将其视为1种LAT形成的预测因子,应监测患者SA水平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白蛋白类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昼间DC(DDC)和夜间DC(NDC),并记录晕厥复发事件,并将患者分为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DC、DDC和NDC的相关性,并分析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GP消融中诱发进而消除迷走反应,其中左上GP 38例,左侧GP 12例,左下GP 19例,右下GP 12例,右前GP 22例。7例患者未诱发迷走反应,术后也有晕厥发作。相关性分析提示各个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和基线DC、DDC和NDC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随访节点的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与术后1 d的DC和DD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与复发晕厥组相比,未复发晕厥组患者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房GP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VVS患者晕厥复发,其中左上GP和右前GP的消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 左心房 自主神经节丛 心率减速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心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心衰治疗,然后观察组给予西地兰D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8例(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例(88.33%),两组房颤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静脉炎2例,恶心呕吐1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兰D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胺碘酮治疗,恢复速度快、治愈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地兰D 胺碘酮 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内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80例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40例患者常规治疗不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肌力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显著有效32例(80%),有效6例(15%),无效2例(5%);对照组显著有效27例(67.5%),有效8例(20%),无效5例(12.5%)。结论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内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阿司匹林 风湿性心脏病 左心房内血栓脱落 脑栓塞
  • 简介:心衰竭并快速房颤组复律前后BNP水平比较 ,结果 急性心衰竭合并快速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率组 (P<,即急性心衰竭并快速房颤组BNP水平复律后较复律前明显降低

  • 标签: 利钠肽 左心衰竭 心房纤
  • 简介:摘要烟雾病是一类少见的以颅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中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极高,当合并持续心房颤动后,抗栓策略的选择更加难以权衡,关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报道。本文报道1例持续心房颤动合并烟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选择,以期为该类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左心耳封堵 抗凝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形成血栓致卒中或致心力衰竭,非瓣膜性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1,2],5年卒中发生率达20%~25%,卒中后1年死亡率为30%[3],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血药浓度不稳定、服药依从性差、出血风险高等弊端[4].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护理观察 围术期 左心耳 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