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饮食疗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发含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降血糖功能性食品及降糖功能性食品配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食疗的角度出发,对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食品等不同来源的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 30 例 / 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案对总体疗效和脑钠肽水平波动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 P < 0.05 ,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降低脑钠肽水平,积极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糖类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成为防治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植物来源的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②血清脑钠肽水平: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③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内科疾病患者共7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症疗法给药ACEI,设定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ACEI对患者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肾内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收治的5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25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肾内科疾病患者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常规治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的参照组,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统计治疗效果、肾功能恢复正常率后发现,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数据比较两组无较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于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组,分成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4)。研究组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实施前,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比较,(P>0.05)视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实施后,研究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疗效更加显著,肾功能改善情况良好,该护理方案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尿消失时间、血液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尿消失时间和血液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发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治疗肾内科疾病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保障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本文由文献报道的己知小分子苗头化合物片段出发,基于其与β-分泌酶结合的晶体结构,通过结构修饰设计了全新的非肽类小分子β-分泌酶抑制剂:六氢嘧啶-5-醇系列及其两类类似物系列。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我们测试了各类母核的β-分泌酶抑制活性,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设计思路。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酶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酶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酶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量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同时可减轻体重,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SGLT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国内外新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