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该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1 月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72 例,对所有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行抗结核配合标准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行短程化疗方案。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 CSF 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SF 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后 CSF 检验指标异常,多有合并神经外系统病灶,通过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脑脊液转阴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64.0%),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脑脊液转阴时间均明显缩短,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内或经其他途径播散至脑内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大多源于血行播散。该病病变严重,累计范围广泛,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脊髓蛛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脑积水。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术置换出部分脑脊液,能及早清除炎性渗出物,减少对脑膜的刺激,并能快速降低颅高压,缓解临床症状。通过置换,能直接降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蛋白沉积所致的粘连和梗阻,同时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抑制脑膜的炎性渗出,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从而减轻脑膜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和回吸收,有效减轻脑积水,快速降低颅高压,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性,约占全部结核病的1%。TBM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儿童患者及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性脑膜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菌和宿主的遗传因素在结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TBM的早期诊断仍存在困难。TBM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菌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临床上往往从经验判断开始抗结核治疗。WHO指南推荐至少六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然而,部分指南推荐延长抗结核治疗至9-12个月。早期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可降低死亡率。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高死亡率相关。该综述描述了结脑的各个方面,重点强调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脊液压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