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加深认识这种罕见的肝内胆管癌亚型。
简介:摘要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EB病毒阳性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1岁。左侧面部麻木、鼻涕带血、间断头痛2个月余。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排列,细胞中等大小,核透亮,核仁明显,部分细胞呈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较多,约12个/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突触素、CD56、嗜铬粒素A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弥漫阳性,细胞角蛋白(CK)5/6、SOX11、34βE12、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K7、p16、p40均阴性。分子原位杂交检出EBER阳性。采用放化疗结合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EB病毒感染患儿,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规律治疗的6例EBV阳性DLBCL患儿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病程),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EBV编码的核糖核酸(EBER)、潜伏膜蛋白(LMP)、C-MYC基因],免疫功能,血EBV指标及治疗方案、预后。结果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67岁,病初尿酸266.2 μmol/L,乳酸脱氢酶水平346.5 U/L,1例存在免疫缺陷病。化疗前免疫功能检测提示4例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6例患儿EBV抗体均无近期感染依据;3例EBV-DNA增高。Ⅲ期2例,Ⅳ期4例,巨大瘤灶者1例,B症状者2例,结外侵犯者6例,中枢侵犯者4例,骨髓侵犯者1例。治疗分组:B组2例,C组4例。3例死亡,3例至今存活。6例患儿病理形态均为单型性,免疫组织化学:1.患儿均表达CD19、CD20、CD79a,5例表达CD30。2.患儿均经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基因,未见MYC、Bcl-2及Bcl-6的断裂及扩增。3.EBV:患儿均表达EBER及LMP-1。结论EBV阳性DLBCL病理改变与成人相似,非生发中心来源更多见,就诊时结外侵犯、中枢侵犯较常见。本病伴中枢侵犯的患儿预后极差,疾病复发、进展多出现在治疗中或停药早期,目前尚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建议晚期患者在强化疗结束后尽快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CAEBV)属于EBV阳性T细胞或NK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进展快,预后不佳。该文主要从EBV如何感染T/NK细胞、宿主遗传背景、病毒自身因素及细胞因子通路四个方面,对目前CAEBV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EB病毒DNA提取和定量检测,分析EB病毒感染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择了5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采集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EB病毒DN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且其DNA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EB病毒可能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结论: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指导。建议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常规EB病毒DNA检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EB病毒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EB病毒DNA提取和定量检测,分析EB病毒感染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择了5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采集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EB病毒DN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且其DNA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EB病毒可能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结论: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指导。建议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常规EB病毒DNA检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EB病毒感染。
简介:EB病毒(EBV)与多种人类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以及鼻咽癌、胃癌等上皮性肿瘤相关。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2A(LMP2A)存在于部分EBV相关胃癌(EBVaGC)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LMP2A基因表达,探讨下调LMP2A对EBVaGC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pGCSIL-LMP2A-shRNA-LV和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EBVaGC细胞株GT38,以real-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慢病毒载体的抑制效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T38细胞的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GT38细胞转染LMP2A-shRNA-LV后,LMP2A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5.4%和50.8%,进而导致细胞体外增殖受抑,克隆形成能力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与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和未予转染慢病毒的GT38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能高效抑制LMP2A基因表达,进而抑制EBVaGC细胞的体外生长,诱导G0/G1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LMP2A可作为EBVaGC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定量检测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4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和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40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抽取两组受试者5ml静脉血液用EDTA抗凝处理后送检,对样本进行荧光PCR定量检测。结果140例实验组患者中EBV阳性率为13.57%,CMV阳性率为16.43%,二者均为阳性占6.43%;实验组和对照组CMV阳性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MV定量和EB定量检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时间较短,准确率较高,临床实践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与评价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AutoLumoA2000)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性能。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并结合厂家要求对AutoLumoA2000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分析灵敏度、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灵敏度为0.001AU/ml;高值和低值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27%、4.3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75%、5.03%;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回收实验回收率R为94.21%;临床样本添加1000mg/dl血红蛋白、20mg/dl胆红素、3000mg/dl后测得结果满足偏差均不大于±15%。结论经验证,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定量检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解某县某镇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某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HIV 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HIV抗体1200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0人,确认阳性3人;其中男性占比47.25%,女性占比52.75%;以26~50岁年龄段为主,占比59.0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比52.42%;HIV抗体检测标本来源中体检门诊人数最多,检测构成比为30.58%;其次为孕产期检查,检测构成比为20.58%。结论:重点人群存在HIV感染及传播的风险,因此要加强该类人群健康知识及干预力度,通过HIV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者,便于遏制疾病的蔓延及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其对SARS-CoV-2的中和活性;用萤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抗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为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活病毒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和36.50 μg/ml;成品对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 μg/ml (WT)和6.07 μg/ml (D614G);对变异株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 (B.1.1.7)、41.71~55.56 μg/ml (B.1.351) 和16.66~32.33 μg/ml (B.1.617.2)。结论抗SARS-CoV-2 IgY与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活病毒、假病毒及变异株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阻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