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重大意义的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发展,促进国内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改革开放问题的研究,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5次年会于2018年10月121日至14日在重庆召开。
简介:作为现代化的生成目标、本质根据和理论表达,现代性以科技化推动下的工业化为动力驱动,以理性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本思维构筑的主体性为内在支柱,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自由文化等互相关联的基本架构为表现症候。在"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残酷现实面前,现代性理论多幅面孔的绚丽光彩,难以掩盖其"单向度"实践的黯淡。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题中之义的"精神重建",依赖于"平衡有余、动力不足"的传统文化、"批判有余、建设不足"的西方文化和"引领有余、整合不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三大"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
简介:<正>人的自然性问题,对人文科学来说,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在当代的某些人文科学理论中,有意无意地,或是回避这个问题,或是淡化这个问题。这样的回避或淡化,从感觉上说,似乎很能满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自尊心;从理论上说,似乎也很符合现代理性的要求。但实际上,这样的回避或淡化,在人类的存在或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众多的人类个体的健全发展
简介:论文就鲁迅思想、艺术的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对新时期以来围绕鲁迅的争论作综合评论。从现实和历史的比较对照中,对于鲁迅关于文艺的现代化、民族化、人的主体性、科学主义、现代性和自由主义等方面的论述作了梳理和阐释。
简介:超越性构成了人的生命本质,也是哲学存在的理由。马克思哲学作为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学说,正是确立了超越性维度,才使得其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性立场获得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的二重性生存境遇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性思想建树的“问题域”。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既是一种现实的、革命的运动,又是一种指向人的理想与价值层面的形而上关怀,因而是马克思哲学超越性维度的确切表达。人的超越性维度一旦确立,就会具有稳定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关切,并进而在人们的实践中彰显出超越现实的恒久力量。
简介:批判性是批判性思维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特征,邓小平的思维具有典型的批判性,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是强意识和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本文通过研究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对邓小平及其理论的批判性特征的探讨,揭示邓小平思维的批判性本质,进一步领略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真正内涵。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的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必要。党的先进性,既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政治目标的先进性,也表现在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性。所以,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有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
简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谱系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理论气质和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生态危机理论展开对现代性的'生态学诊断',基于资本逻辑反生态性的批判性分析展开对现代性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基于生态理性展开对现代性的'生态学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不仅彰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简介: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简介:<正>《神圣家族》一书的全名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它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作品,是他们对由青年黑格尔派主办的德文月刊《文学总汇报》上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和理论观点的一部回应性、论战性的著作。"在论战中鲜明地表达自己肯定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作
简介:小说与历史是两种讲故事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到了两者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关系,但未能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方面着手,来进一步讨论两者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只有从"文化记忆"的视野入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小说与历史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叙事的审美功能,也有一种更新的认识。
简介:对《资本论》第一章逻辑方法的探讨,必须以辩证逻辑的视角,从对第一章内容的逻辑分析人手,才能有新的收获。《资本论》第一章的论述方法主要是演绎方法,其中既有形式的演绎,又有辩证的演绎。形式演绎法体现在理论表述上所采用的三段论推理方法;辩证演绎法主要体现在分析商品价值时所运用的黑格尔的“个别——普遍——特殊”的辩证演绎三段式。这里所谓的运用只是为了说明商品的有关理论问题的“借用”。其实,马克思在这里借助于黑格尔的三段式,对“商品——劳动——货币”的演化史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出发的,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简介:“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所确立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方针。进入90年代,在新形势下,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采取有力举措,继续实现这一方针,推进“一国两制”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简介:批判地继承文化艺术遗产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明确指出:“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部应该吸收”。但是“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他的这一主张,可概括为不拘一格,推陈出新”。这一思想,在毛泽东诗词的用典艺术上充分得到了生动、具体的体现.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地位和意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如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它们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八十多年历程中,解决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三大历史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成功结合的经验总结.
简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以苏联为鉴”,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这一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发。
简介:理论并不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其由始初的神学概念发展由概念、命题构成的知识体系经过了古希腊到近代的过程。理论是自然观或是世界观的系统形式,理论投射到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理论涵义的嬗变代表着一种世界观或自然观的结构性转换,而世界观或自然观的结构性转换又影响着理论的属性和价值。因此,理论的嬗变与现代性的形成息息相关。近现代以来,理论和自然的双重“祛魅”使理论与实践渐行渐远,使自然逐渐“祛魅”,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实践哲学就是要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恢复价值的完整性,恢复价值与自然的统一,即“复魅”。
简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毛泽东“和平解决”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坚信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指导下,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一定能最终完成祖国统一这一神圣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
简介:2015年9月24日,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广安市委联合召开的'学习邓小平同志崇高品格风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生平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尹力、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杨胜群、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这次研讨会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
简介:目前全球化研究中充斥着一种"全球化"意识,这是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它的实质就是为资本主义辩护。对"全球化"意识的批判,必须实现历史观的彻底革命,树立一种新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回应,也是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
让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真理光芒——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5次年会综述
精神重建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人的自然性和美的自然性问题
略论鲁迅思想艺术的现实可能性
论马克思哲学的超越性维度
邓小平思维的批判性特征探析
论党的先进性的文化内涵
现代性的生态学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论析
试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
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
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叙事——在小说与历史之间
《资本论》第一章的逻辑演绎方法探析
新形势下推进“一国两制”伟业
不拘一格 推陈出新--浅谈毛泽东诗词的用典艺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思想评析
“理论”的嬗变与自然之“魅”:一种实践哲学进路
“一国两制”的方针与台湾问题
“四个一流”全力打造《邓小平研究》杂志
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