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西方新经济社会学即“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是在回应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挑战,尤其是在将社会网络分析的观点和技术运用于经济生活的研究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虽然格兰诺雏特发现可能将这类研究纳入经济社会学的范畴,并且极力为这类新研究寻求其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但是其借用并发挥的社会“嵌入”观念及其延展的社会结构视角和网络分析,仍然包含了束缚其“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进一步发展的若干严重限制。

  • 标签: 经济生活 新经济社会学 经济学帝国主义 发展 挑战 方法论基础
  • 简介: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最重大最有影响的历史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和世界意义,包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中,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成果中,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共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 普遍性 走向世界
  • 简介:对市民社会的讨论是哈贝马斯理论创构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内容的历史地位虽然被罗威廉等学者们加以确认并放大,但其粘连上的问题使之疑窦丛生,理论的局限性由此而暴露出来。首先,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概念由于过度强调市民社会的统一结构而否认了现代市民社会差异性结构的存在。其次,哈贝马斯由于过度强调市民社会之自为逻辑而人为地隔离了市民社会与真实社会生活各领域之间的边界。再次,哈贝马斯通过话语民主的种种理论预设而使市民社会仅仅抽象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道德观念"虚空"。最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概念延伸出的"世界市民社会",用西方普适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颠覆了市民社会应有的结构。

  • 标签: 不可能性 哈贝马斯 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 交往理性
  • 简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历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地方历史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展地方历史文化教育有利于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四川省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上有明显优势,可以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红色旅游基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推动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推动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促进四川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地方历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文化育人
  • 简介:先进建设是列宁全部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主题。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始终坚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加强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建设的全部实践,始终围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加强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正确开展“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样三项具体任务展开。列宁关于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 执政党 先进性
  • 简介:本文从研读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阿多诺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入手,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哲学思考反思其对个体生命与死亡的辩证论说。笔者认为,阿多诺非同一哲学语境中的生命辩证法具有双重意蕴,它一方面致力于揭示现代社会的物化使得个体生命经验与死亡经验成为虚假的同一,另一方面则试图在对生命的理论思考与特定的历史现状、具体的社会制度之间保持一种不可化约的辩证张力。与此同时,笔者将结合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存在论思考以及阿多诺对此的批驳进一步分析后者独具特色的生命辩证法。

  • 标签: 阿多诺 生命 非同一性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阐释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但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伟大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运用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特点的内在关联,才能体会到它的当代意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 标签: 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 简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等重要思想,都为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正>在中国,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问题,首先面临的必是一个巨大而明确的意识形态语境问题。70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从对一种外来思想的传播,到与中国革命的时代要求密切关联的理论雏形初现,再到社会和文化巨变时期由思想解放带来巨大的理论反思热情,整个过程始终处在一种相当自觉的意识形态语境之中。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们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意味着一种意识形态压力,一种现实的制度存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常常不是作为一种理论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自我陈述而出现。因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识形态话语 理论任务 思想解放 美学界 语境问题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强烈的立场与理论建构的诉求。《手稿》展现的是马克思对不同理论的选用与扬弃,反映的是马克思力求建构一种工人人学理论的努力过程。马克思出于其工人立场的需要,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否定了国民经济学的私欲逻辑。《手稿》中的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并非“价值悬设”,而是因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带来的、必须完成的“价值建设”。对思辨哲学进行批判,否定精神的主体性地位,代之以感性实践的人的主体地位,同样是出于建构工人人学的立场需要。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工人立场 人学
  • 简介:在马克思之前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过社会有机体学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从实践出发去看待和研究社会有机体,对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了既唯物又辩证的阐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实现了对历史上有关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变革和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变革 思想
  • 简介:面对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世界,高等学校必须紧跟时代脉搏,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时代需要。而弘扬批判思维、培育创新意识则是改革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立足于时代高度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 高等学校教育理念
  • 简介:中国的现代化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专家称之为“现代化的弊端”。如何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屏弃对美国的现代化模式的一味摹仿,使中国走一条追求“共同福祉”的可持续的后现代化之路?这是许多中外思想家和有识之士一直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现代化发展 后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国际学术 现代思维
  • 简介: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容极为丰富,思想非常深刻,是在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意见,吸取各方面智慧,深入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综观讲话,主题是党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主线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旨是立足现实,面对未来,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 标签: 阶级基础 党的先进性 群众基础 党内 总揽全局 江泽民同志
  • 简介:文章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进行研究的标准、理解的客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认为,理解的客观是作为理解活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做一个包涵各方面内容的“复杂事件”或“综合性问题”,分层次地为其设定评判标准,才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其检验标准问题,才能有效克服把实践作为唯一标准所带来的各种困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解的客观性 检验标准 认识论 解释学
  • 简介:各种现代性问题本质上根源于社会不和谐。西方社会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应对现代困境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现代难题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和西方的应对理论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性
  • 简介:<正>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三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三说》毕竟在论述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 简介: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多样的历史维度。首先,从理论内涵角度看,实践存在论美学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维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西方美学的历史联系;其次。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历史角度看,实践存在论美学克服了传统实践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从主客对立的反映论美学走向了主客统一的存在论美学;第三,从当代西方美学发展轨迹角度看,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思考方式与其发展进程也是一致的。因此,董学文等人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缺乏历史维度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实践观 存在论 历史性 思维方式
  • 简介: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但这并不是指现代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等其他类型的现代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的内在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