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是西方近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斯宾诺莎生前还是在其身后都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无神论者,但是斯宾诺莎生前坚决拒绝这一称谓。他不仅通过其哲学论证神的存在,论证人的最高幸福在于对神的理智的爱,还通过其生活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是无神论者。通过考察批评者的观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无神论的含义,我们看到关于“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的争论,既源于人们对神与无神论所具有的不同观念,也源于他们对斯宾诺莎著作的不同解读。由于不同人心中神的观念可能不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人们对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仍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会不断促进人们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与研究。

  • 标签: 斯宾诺莎 无神论
  • 简介:在库恩“范式”理论的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的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的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的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的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的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 标签: 范式 类比 运动 原因 人间
  • 简介:该文受戴维森的启发,并基于唯特根斯坦对“把…看作…”的分析,尝试提出隐喻创造相似性的工作机制以及这一机制运作如何可能的恰当件条件,并将笔者的这一理论与哈雷等提出的语义学一本体论分析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把……看作…… 隐喻性分析 类型层级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倾向的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分析哲学 社会历史形态 理论问题
  • 简介:<正>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和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与“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 简介:Made,生存即实践,是除了从圣经首章《创世纪》到《约翰福音》的“语词中心论”之外的另一个主题,即身体化的行动.从male(造物)在《创世纪》中的位置来说,某种程度实际上预示着“语言-时间”向“实践-空间”的变奏.这同时也是对从古希腊转化而来的语词中心主义的内在挑战,但这一点却与圣经《约翰福音》中译本的“太初有道(Wod)”内在契合.这种“身体-实践”的行动主义在西方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时代进程中得到强化,并进而表现为歌德以“太初有为”重译“太初有言”的行动主义的自觉.在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身体/实践”与“语词/言说”的紧张得到了调和,叙述中的双重合奏.呈现出的是人之存在就是在行动的空间展开与言说的时间,

  • 标签: made(造物) 生存 实践 身体 语词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
  • 简介: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的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的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的动态的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