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入法界品”中的五十五处、五十三位智者:一九八○年,在日本举办的东大寺展览中展出“华严五十五处画卷”。这是东大寺所藏的画本。内容是善财童子依次拜访智者求教的故事。画卷中图有智者,智者前面,善财童子合掌求教。画面上写有《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文字。那么,“入法界品”是讲什么的?它讲说“十地品”中菩萨修行阶段的十地。在“入法界品”中,名为善财的童子在大乘佛教修学过程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段修行,最后到普贤菩萨处。最后说:善财童子能自行至普贤处,究竟诸大愿海,不久应当与一切佛等。到此,善财童子完成了最终的悟道。

  • 标签: 《华严经》 善财童子 十回向 华严经 大乘佛教 十住
  • 简介:本书主要是中国早期净土信仰和净土宗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一、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学术界在弥陀净土信仰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日本学术界的成果;二、利用敦煌文献、金石、碑刻等文献,突然在原始资料方面的创新;三、本书重视净土信仰的思想性,如心性、忏悔、念佛、禅观;四、本书强调净土信仰的社会性,以仪轨作为考察对象;五、本书重视净土宗主要人物,如慧远、善导、承远、慈愍、法照等人的作用。

  • 标签: 弥陀净土信仰 国际学术界 敦煌文献 中国早期 原始资料 考察对象
  • 简介:去年11月下旬,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代表团,应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和香港华人基督教联合会的邀请,访问香港,与香港教会的弟兄姊妹交流分享。本文是季剑虹长老在访问期间所作的一次演讲。现将本文及李景雄博士的回应文章一并在本期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基督教 神学思想建设 中国教会 回应 访问 演讲
  • 简介: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都重视心性说,但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了这二方面的问题,认为就同而言,二者在普遍重视心性问题,对真常难心思想的汲纳、内省修持的方法一致性三方面表现出未。就不同而言,二者在心性思想重心、对心涵义理解的变异、心性意义界定的殊、心性修养方法的差异四方面表现出来。这些同与异的不同方面,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误读”或理解而造成的。

  • 标签: 中国佛教 印度佛教 如来藏 佛教宗派 心性论 佛性说
  • 简介:发轫于两年前的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正在开展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促进了这种思考。这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基督教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而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随着神学思想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日益显现。

  • 标签: 神学思想 基督教 教会工作 教义思想
  • 简介:《谛义证得经》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经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义证得经》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义证得经》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谛义证得经》 命我 非命我 耆那教 印度宗教
  • 简介: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学术界颇重其位,视其书法理论为帖学转向碑学的先声,其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在书法史上均具有转折意义,而其标志性的书论就是其著名的“四宁四勿”。学术界目前对于“四宁四勿”为中心的书论研究多集中于政治伦理、书学流弊、新学术风气之兴起等角度,而傅山作为一个深具道家、道教情怀的道士书法名家,其“四宁四勿”为核心的书法美学思想之中所蕴涵的道家、道教美学思想却未为人所重视,故笔者在此意图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其书法理论,以揭示其书法美学思想中所融合的道家、道教崇尚朴拙、自然、真淳等美学观念。

  • 标签: 傅山 道教 书法 美学
  • 简介: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 标签: 虚云和尚 戒律 道风建设
  • 简介:通过'体''相''用'三大,华严宗对其核心范畴——'法界'('一心')作了独到地理论探讨。'体'即缘起性空基础上的物我万法的实际本质与究竟体性,依'体'之'用'即众生转净还灭和诸佛功德教化及其宇宙万法与究竟体性的二而不二,'相'是'自体相'即宇宙物我万法所构成与展示出的无尽缘起样态的旨趣追求。'法界'('一心')之'体''相''用'的'三维一体'构成了华严宗思想的基本体系。

  • 标签: 《大乘起信论》 三大 华严宗 法界 体相用
  • 简介:关于葛洪的生平经历,钱穆《葛洪年谱》已有所考证。(1)但受体式及研究视角的限制,他对影响到葛洪思想的某些史事考之不详或失考。笔者试图在钱氏的基础上进行再考证,以求了解葛洪思想和发展的状况。葛洪一生历西晋、东晋二朝,凡八代。从思想的变化发展看,他的生平可分为五个阶段:

  • 标签: 生平经历 五个阶段 考证 年谱 史事 西晋
  • 简介: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是古今中外诸多学者思考人生问题的一条重要思路,也是诸多宗教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之一。在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领域.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学说可以说是这一思路上的典型代表。

  • 标签: 冯友兰 佛教思想 学说 人生问题 生命存在 人生境界
  • 简介:1990年,在台北松山寺复刊的《狮子吼》杂志曾为明真法师示寂周年出专辑.在其社论中恭敬老法师是“现代僧宝的典型”。复刊于台湾的《狮子吼》杂志,如此推崇这位大陆现代高僧.确实有一些殊胜因缘.因《狮子吼》的创办人道安法师及其后继者灵根法师曾是南岳佛教讲习所的学僧,均受教于明老:且该刊创办之初.明老为其大力支持者和主要撰稿人。

  • 标签: 法师 佛学思想 《狮子吼》 唯识 创办人 撰稿人
  • 简介: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国爱国僧人典范。

  • 标签: 圆瑛 《仁王经》 佛法护国
  • 简介:1998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全委会在济南召开,在这个会议上,全国同工一致赞成和支持丁光训主教的倡导,并一致通过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这个"决议"充分表达了神学思想建设发展的规律,充分揭示了调整神学思想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中国基督教 社会主义社会 国教会 信仰 基督徒
  • 简介:佛学与后现代主义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哲学体系,形式上有较大差别,但他们之间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本体论的消解,对主体的否弃态度,对语言的解构,以及异质性思维方式等等.二者的比较会通有利于人们加深对佛学与后现代思想的理解.

  • 标签: 佛学 后现代 解构 差异性
  • 简介:本文以明末'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为背景,分析了莲池大师的三教观.大师以佛教为本位,以华严的圆融精神融通儒道思想,为佛教修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

  • 标签: 莲池大师 佛教 圆融精神 《自知录》 道教 儒家思想
  • 简介:太虚以综合“因缘生、唯识现”原理的如来藏为贯穿净土世界与生命的形上理性;落实为净土实践法门,开展出层次丰富、崇尚入世的伦理。作为价值合理性行为的净土伦理实践,与世间伦理统一而斥逐巫术。净土信仰的入世转向,鼓励因果律原则的现实运用,解释过去,预测未来,创造新因以求新果,具备工具合理性特征。太虚对理智与德性分裂弊端的洞见,及契合科学世界观的自觉努力,为他的净土思想更添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理性 净土 现代化
  • 简介: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同时虚云又以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净土,融通教理.太虚法师则是立足于现代人生,而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则是批判继承性地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太虚的佛教思想是主张以人生佛教为本位而融贯全体佛教的,因而太虚虽然也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但却不主张局限于顿悟禅.太虚主张推行适应现代人生的广融遍摄的大乘圆渐佛教,他甚至主张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改换为“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

  • 标签: 传统佛教 人生佛教 看话禅 融通 融贯
  • 简介:白玉蟾为宋代金丹派南宗的五祖之一,他继承了金丹派南宗三教合一的主张,掺揉儒家的易学,接引禅宗的心性理论,更以自己的修炼实践进行体验,加以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张伯端等人的内丹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内修南宗的内丹心性之学。本文对他的内丹心性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 标签: 白玉蟾 内丹心性思想 金丹派 禅宗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