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最典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是最有争议的后马克思主义。它的典型性在于既具有抛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的消极性,同时又具有保留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敏锐洞识并延续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积极面向。它的争议点在于,既宣告后马克思主义大大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又声称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针对拉克劳与莫菲这种悖论性立场辩护,批判性地解读后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拉克劳与莫菲 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 简介:<正>有些同志问:既然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却不能对资本主义实行和平演变?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其一,什么是和平演变,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为何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得逞,其采用的手法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用?其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有没有可能?

  • 标签: 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 认识和对待 国际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倡导社会主义敬业精神,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中国人敬业指数的客观要求;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荣辱观 中国梦
  • 简介:丰子义在5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民族主义常常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健康的民族主义可以振兴一个民族,消极的、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会葬送一个民族。因此,在民族精神建设问题上,不能无原则地强调民族主义,应当坚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进步和人类进步的民族主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视野。

  • 标签: 民族主义 健康 中华民族精神 《北京日报》 弘扬和培育 人类进步
  • 简介:以“委运任化”为主要内涵的“新自然主义观”在李白身上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为人处世能做到“不凝滞于物”,而达到了与世推移、顺从自然的“化境”;对待生死问题也是委顺造化,超越有形之生命,追求精神与自然的融合。

  • 标签: 李白 新自然主义 委运任化
  • 简介: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魏恩政我国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全党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在一个经济落后的人口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单靠物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全面启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方面动力,其中,精神动力的作用尤其不...

  • 标签: 社会主义发展 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 民族精神 精神力量
  • 简介:王安忆认为,小说创作应以现实世界的材料为基础,小说故事和人物都应有现实的背景;她的小说写作理想是不要特殊环境的特殊人物.这种写实主义小说观既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再现论,也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典型论,它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 标签: 王安忆 小说 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
  • 简介: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一直是具有争议的翻译研究学派之一,在其起源阶段,女性的话语权一直是被迫翻译成处于主导地位的父权话语之下。随着翻译的逐渐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使我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妇女运动不仅将性别意识带入到翻译研究中,而且对人们在社会刻板印象,语言形式,语言与政治翻译,译者的身份等方面的观念转变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女性主义 语言形式 固有偏见 语言中的政治
  • 简介:文章认为,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关于人的问题的解说均囿于人的自然属性,根本错误在于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特定的生产关系去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尤其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劳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提出,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与物质生产作为出发点并不矛盾,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对旧哲学的超越,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马克思 人学 社会性 劳动
  • 简介:该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指出财政作为政府的职能手段,其作用范围限定在市场机制低效和失效的领域,即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和提供公共产品。概述了公共财政的属性特征:公共财政属分配范畴,公共财政的国家主体性,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公共财政的阶级性,公共财政的历史阶段性,公共财政的非市场性和国家预算的法律性、公开性。最后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是公共财政。

  • 标签: 公共财政 属性 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 简介:通过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与毛泽东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在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对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特别是其标准和时限都提出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特别是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毛泽东关于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又不都是成功的。他在建成社会主义标准上的更加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在建成社会主义时间上的急于求成、超越阶段,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今天的鉴戒。

  • 标签: 毛泽东 建成社会主义 思想
  • 简介:<正>官僚主义作风,是共产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四化建设的大敌。在整党中,我们必须把它扫除掉。要彻底扫除官僚主义作风,我们必须对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

  • 标签: 官僚主义 社会舆论 产生原因 共产党员 扫除掉 四化建设
  • 简介:一个是谁也不敢对之说'不'的超级大国——美国,另一个是一直不断努力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英国;一篇名为《下一站巴格达?》的文章,发表于美国政府相当有影响力的《外交事务)杂志,另一《重新安排世界:'9·11'的长远影响》的小册子,由英国外交政策中心出版;而操刀者均为官必有中之人,一位是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国家安全研究局副局长——波拉克,另一位是英国首相的外交顾问——库柏。真是无独有偶,一样赤裸裸的'西方后现代进步世界拯救落后的现代及前现代世界'论调;一样堂而皇之的'自卫的暴力与战争'陈词,成为了打击自定义的'恐怖主义'的理据。当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攻打伊拉克铺路,如此开诚布公地对一场攸关生死的大屠杀计划高谈阔论时,我们不能不警惕所谓'救世'的背后,隐藏着由来已久、不断恶性扩张的'帝国主义'力量。

  • 标签: 帝国主义救世论 国际关系 新帝国主义 种族隔离政策 国际秩序
  • 简介:阅读为“主义的结合”青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职业理想有两个:教师和记者。1921年1月初,他在新民学会的新年大会上明确表示:“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这年秋天,在参加中共一大后,他补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生志业调查表》: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中,郑重填写“教育学”: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的是“教育事业”: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栏中,填写的依然是“‘教育事业之月薪酬报’及‘文字稿费'”。

  • 标签: 五四前后 主义 阅读 少年中国学会 教育事业 新闻记者
  • 简介:很多国际政治学者认为现实主义的道德主张是"非道德"或"不道德"的,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准确把握现实主义的道德学说。只有从人性论假定出发才能揭示现实主义道德学说的深刻内涵,现实主义者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持怀疑态度,他们是道德相对论者,他们发现政治家们经常深陷道德困境中,审慎是应对道德困境的唯一选择。

  • 标签: 人性论 理性的限度 道德怀疑论 审慎 国际关系
  • 简介:邵东县崇山铺乡山河村,位于一个偏僻的山冲。过去,这个村贫穷落后,年年向国家要钱要物。如今,村里不但解决了水、电、路“三难”,还办起了8个企业,有固定资产135万元,流动资金30多万元,年人平纯收入上千元。幼儿入托,村民烧煤不收钱,民政优抚、民办教师工资、村组干部补贴等等费用全由集体负担,还以其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及良好的社会风尚而引人注目。谈及这个变化,当地干部群众都说:“山河村有个好支书。”这个支书就是尹志秋。1989年10月,省委书记熊清泉来视察,他赞扬尹志秋是“领导群众干社会主义的过硬支书”。

  • 标签: 人平纯收入 富裕之路 熊清泉 山林承包 激动万分 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