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构成抢劫罪的主体。通说认为这既包括《刑法》第263条规定的一般抢劫罪,也包括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14~16岁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先行行为时,致人重伤和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以故意伤害罪、杀人罪处罚。致人轻伤或者轻伤以下结果的是否构成转化抢劫罪,没有明确。而司法实务中普遍地对14—16岁未成年人以转化抢劫罪处罚,不当地加重了对未成年的刑事处罚,违背了未成年人从宽处罚原则。

  • 标签: 转化型抢劫罪 未成年人 主体要件
  • 简介:《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的制定是为了防止市场失灵,保护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但事实上却造成了一定的市场混乱,对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的利益都有所损害.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些法律规则并不能如愿以偿,达到制定法律规则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往往产生一些设计者不想要或者没有预见到的影响,甚至是事与愿违.

  • 标签: 价格管制 法经济学 法律规则
  • 简介:由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仅仅是一个框架性协定,所以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处理服务贸易争端时还需要对成员方的具体承诺表进行解释来确定争端当事方的具体权利义务。考察以往的WTO服务贸易具体案例,可以从中总结梳理出WTO争端解决机构对具体承诺表的解释方法。正处于审理阶段的中美电子支付服务案,其关键争点即如何解释我国具体承诺表中的银行卡市场开放承诺,运用WTO争端解决机构惯用的解释方法很有可能得出对我国不利的结果。诚然,WTO争端解决机构适用的解释方法已自成一套合理的体系,但该解释方法未对具体承诺表的特性予以充分考量,忽略了成员方做出具体承诺时的真实意图,因此需要探察如何在维也纳公约第31条的解释体系中植入这些因素使其日臻完善。

  • 标签: 服务贸易总协定 具体承诺表 解释方法 中美电子支付服务案
  • 简介:通说认为,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但在分析此种现象时,学界习惯性地直指武帝时期且忽视法思想置身于其间的权力结构。事实上,秦汉时代的权力结构是所谓的"皇帝政治",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权力形式都是随着皇权观的演变而被调整的。在汉代,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及其后各朝,皇权与儒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德主刑辅理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所以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德主刑辅理论兴起的关键所在,而这一过程也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中国权力与法律的共生性关系。

  • 标签: 皇权观 德主刑辅 儒学化 皇帝政治
  • 简介:2012年,控告检察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和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高检院的部署,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为切入,以继续化解涉检进京访、推行视频接访、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控告检察工作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标签: 检察工作 群众工作 控告 创新 六中全会 政法工作
  • 简介: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一庭对离婚案件进行调研,发现最近审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通过相亲网站、高校BBS、网聊工具认识结婚后又提出离婚的案件呈攀升之势。“网为煤”婚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 标签: 北京市海淀区 婚姻 调研 法院 离婚案件 高校BBS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为“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类案审判的核心难点为“案例识别”中的“类似案例识别”。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为例,可以发现目前中国法官尚未普遍形成“类案”论证思维;即便是进行了“类案”推理,在“适用/不适用”指导性案例的情况下,所运用的比较及其法律意义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类似案例识别”的主要困难有两:一是在程序上,没有将“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原则作为一项“法律义务”或“法律责任”;二是在制度上,指导性案例缺乏“补强机制”。

  • 标签: 类案识别 类案审判 案例指导制度 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
  • 简介:刑民交叉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棘手案件,除了案件事实本身的疑难复杂、前置性立法不足及执法不力外,刑法学理论的误导也难辞其咎。风险刑法观倡导预防的早期化、外围化、直接化和全面性,刑法反制理论、以刑制罪思想,冲击着由罪生刑的罪刑关系以及刑法保障法、制裁法和事后法的地位。其实,刑民交叉案件往往是由民事的侵权或违约、行政违法亦或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演变而来,因此,需要从“二次性违法”理论切入确认违法性质和违法程度。只有当行为具有了刑事违法性才可能构成犯罪,而刑法介入的必要条件只能是前置法管控失灵。

  • 标签: 二次性违法理论 刑民交叉案件 刑事违法性 风险刑法观
  • 简介:法律的社会控制功能通过其作为利益的平衡器而实现,多元利益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整体上是统一的,但这种理论上的兼顾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在动态过程中多方利益总有冲突碰撞。在诉讼实践中,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及社会可分配资源的有限性,各主体间的利益确认与实现呈现失衡态势,特别是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失衡尤其需要更多关注。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权利失衡 诉讼地位
  • 简介:基于控辩平等对抗的要求,检察官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当当事人化。但是,控辩平等对抗也应当有其底限,检察官的当事人化不能违背客观公正义务。检察官在诉讼中的角色应当区别于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而具有当事人和准司法官的双重属性。

  • 标签: 控辩平等对抗 检察官 当事人 客观公正义务
  • 简介:<正>在雇佣习惯规范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雇佣契约与雇佣习惯规范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可以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此种发觉,笔者准备对于二者的关系作必要的梳理和讨论,以求得二者关系的界定。文章首先对雇佣契约作了简要地描述,然后分别对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予以分析。

  • 标签: 雇佣契约 华北地区 重复博弈 背景性 集体劳动 口头约定
  • 简介:这篇短论简单分析概括了所谓的后现代法学的一些流派之特点.指出了中国法学界在研究后现代法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强调不应当以简单的辨析、分类、贴标签或其他功利的方式来对待后现代法学。而应当根据具体研究之需要.将之作为研究的工具.推进中国法学界的研究能力。

  • 标签: 中国 法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 法学学派 实用主义
  • 简介:四年前,也是在春天,我对自己许下了一个诺言: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律师。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就成为了一名律师,并能够光荣地在这里向大家表达我做为律师的内心思想,我为自己兑现了诺言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也乐于将自己在这期间的内心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

  • 标签: 律师制度 律师业务 职业道德 天津
  • 简介:《立法法》修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始推进的新时期。这次修改围绕科学立法、保障改革这条主线,从扩权(利)与限权(力)两翼展开,体现了问题导向、人民主体、尊重规律、引领改革和同步配套等新思维新理念。或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这次修法在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具体制度措施以及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认真总结和检讨。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次修法中或存在“部门化”倾向,也值得关注。

  • 标签: 《立法法》修改 部门化倾向 科学立法 后法律体系时代
  • 简介:<正>前言正在一路高速前行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在最近好像突然放慢了脚步,这并不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涟漪而带来的,而是因为最近在诸媒体上频频现身的各种"网络欺诈"现象。人们对于网络欺诈的谴责使目前中国众多仍然以营销或广告为核心收入

  • 标签: 市场支配地位 竞价排名 互联网产业 竞争法 反垄断法规 网络欺诈
  • 简介:民间金融活动是指民间所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单位或个人为经济经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现阶段应加强金融行政立法,以规范相关活动,不能让刑法冲锋陷阵来弥补前置法的缺失和不足。民间金融活动中的非法集资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资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社会公众的资金(主要指集资诈骗罪),对其认定应强调行为人的诈骗目的;另一类是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一类行为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也是目前刑法是否需要和如何进行介入的焦点问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界限,其中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解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犯罪对象不特定性"的规定内容。

  • 标签: 民间金融 刑法规制 刑法介入 介入原则 介入界限
  • 简介: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从此,结束了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对财产犯罪案件受害人的损失不得提起民事诉讼,只能通过“追赃”办法来解决的做法。这对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做法是一大突破,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 追缴 被害人 受害人 民事审判
  • 简介: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旨在保护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却时有发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李刚诉"全国牙防组认证"公益诉讼案即为典型。我国应当在立法层面对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作出积极的回应,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 标签: 公民个人 公益诉讼 诉讼程序 诉讼效果
  • 简介:本文以一个"赤脚律师"长达十年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从立案、审理、收费与执行等环节研究了中国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法律与行政、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中国行政诉讼程序运作的基本特性在于,它既不完全是以形式理性主导的科层型司法与规则统治型司法,也不完全是以实质理性主导的协作型司法与纠纷解决型司法,而是所谓的"混合型司法"。因此,中国行政审判的实践并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缺乏独立性,而是存在着有限的独立性,但法院这种旨在平衡党政力量、群众力量、法院利益与法律本身的有限独立,与对法院的行政干预构成了一种"合谋"关系。本文对行政诉讼程序运作过程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赤脚律师出现的制度背景。

  • 标签: 行政诉讼 赤脚律师 混合型司法 独立与干预 合谋
  • 简介:通过分析公共领域的对话需求,求证行政诉讼作为公共领域的地位,揭示其作为公共领域与国家政治生活互动的制度化突破1:2,肩负着通过保障个人偏好和社会共识的表达及其与公共部门的对话、监督,影响政治权力的运行,进而保障协商民主的制度重任。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立案登记制是对协商民主困境的一剂良药,揭示其在连接私域与国家之间交往互动的公共领域中的突破性作用。面对立案登记制,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存在亟待突破的问题,针对上述分析并结合司法实践,试图为立案登记制之机制设置及其规范化运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公共领域 行政诉讼 立案登记制 机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