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分为对照组(60人)和试验组(82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试验组采用PBL+LBL联合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及师生关系等7个方面,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学习积极性[(8.00±1.61) vs. (7.28±1.98)]、知识理解程度[(8.02±1.59) vs. (7.33±1.79)]、思考能力[(8.34±1.66) vs. (7.42±1.90)]、团队合作能力[(8.32±1.76) vs. (6.60±2.79)]、实践操作能力[(7.70±1.69) vs. (6.87±2.57)]、自学能力[(8.05±1.65) vs. (7.35±2.48)]及师生关系(7.96±1.75) vs. (7.25±2.10)]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BL+LBL联合教学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中应用PBL+LBL联合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CCB)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B)对上肢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连续CCB术后镇痛组(C组)和全麻+连续ISB术后镇痛组(I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CCB或ISB,操作完成后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术毕连接电子镇痛泵。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用量;记录神经阻滞完成后5、10、15、20、25、30 min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术后8、12、24、48 h运动与静息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和置管顺利,均未出现阻滞相关并发症。C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I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完成后5、10 min时,C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成功率均高于I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C组术后8、12、24、48 h静息与运动疼痛NRS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CCB可为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脏切除与脾脏保留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43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20例,切脾组23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和NO.10及NO.11淋巴结清扫数目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两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Kaplan-Meier曲线图,采用Log-rank法检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在院死亡病例,术后均完成随访。保脾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切脾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NO.10及NO.11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7例,35.0%)明显少于切脾组(15例,65.2%), P<0.05;保脾组患者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45.0%、40.0%,切脾组为82.6%、47.8%、39.1%(P>0.05);保脾组患者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0%、45.0%、35.0%,切脾组为78.3%、43.5%、34.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脏切除与脾脏保留的效果比较,后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者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相同,远期预后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胀吸脂法治疗颈后脂肪垫效果,并探讨其解剖结构及意义。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采用肿胀吸脂法治疗27例(男1例,女26例。年龄29~64岁,平均43.2岁)颈后脂肪垫患者。在双侧肩胛区做小切口,插入4 mm吸脂套管进行抽吸。另对一具女性尸体进行解剖,观察颈后脂肪垫结构,标本做HE及Masson染色。结果术后即刻颈后脂肪垫变平整,除轻度淤血及疼痛外无其余并发症。随访14例患者均满意。其中2例患者颈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尸检研究示颈后脂肪垫由浅层及深层脂肪构成,两层之间界限清晰,无明显包膜。深层脂肪内纤维胶原多而致密。结论肿胀吸脂法可有效治疗颈后脂肪垫,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皮及女性外阴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集肿瘤患者32例,女24例,男8例,年龄18~68岁,平均49.4岁。对15例头皮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及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对17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行外阴肿物扩大切除及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结果15例头皮修复及17例外阴修复患者皮瓣全部完全成活,头皮修复患者中2例出现缝合口愈合不良,外阴修复患者中2例发生皮瓣尖端部分坏死,4例出现缝合口感染,2例出现皮下通道血肿。所有皮瓣供区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头皮及外阴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KISS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效率高、皮瓣血供可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修复头皮及女性外阴较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和小切口吸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收集60例腋臭患者,左侧腋窝用miraDry微波治疗仪治疗(微波组),右侧用小切口皮下吸刮术治疗(吸刮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随访6个月,微波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率为6.67%(4例),吸刮组分别为96.67%、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吸刮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8,P = 0.042)。结论对比小切口吸刮术,微波治疗具有非侵入性、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程运动支持对肥胖青少年减重和维持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单纯肥胖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共6个月的常规门诊随访干预,试验组同样接受6个月的门诊干预,分为干预期3个月与维持期3个月,干预期3个月基于互联网,以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方案,结合其配套手机APP监测系统进行远程运动支持;维持期3个月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方式。研究共持续6个月,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两组的体重变化及维持状况。结果两组在干预期(前3个月)的体重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维持期(后3个月)开始,两组体重均出现反弹,但试验组患者体重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干预期(前3个月)结束时,两组减重幅度>5%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减重幅度>10%及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期(后3个月),试验组减重幅度>5%、减重幅度>10%、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程运动支持可以帮助肥胖青少年进一步减轻体重,并能延缓体重反弹。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0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药物,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退用时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症状消退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安全性相对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相较于奥美拉唑,在治疗患者胃溃疡疾病方面具备更出色的效用,能够更早缓解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参考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针灸与康复护理联合应用。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NIHS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升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评价对单胎顺产产妇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产科的单胎顺产产妇72例,随机方法分组评价,36例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产妇纳入试验组,36例予以常规护理的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评价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77.78%)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单胎顺产产妇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突出,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治疗眼睑痉挛(BSP)和偏侧面肌痉挛(HFS)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BoNT-A注射治疗的163例BSP和221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lbert和Cohen分级量表评估治疗效果、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BoNT-A治疗BSP和HFS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100%。最常见的早发性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BSP:13.5%,HFS:17.2%)和血肿(BSP:3.7,HFS:4.5%);常见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包括眼干溢泪(BSP:9.8%,HFS:11.3%)、眼睑闭合不良(BSP:20.2%,HFS:20.4%)、面部僵硬(HFS:39.4%)、面容不对称(HFS:11.8%),少数患者可见眼睑水肿(BSP:1.2%,HFS:1.4%)。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准确地选择注射部位、精确地计算注射剂量,并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减少或避免注射后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结论BoNT-A治疗BSP和HFS效果确切,但应最大限度地避免早发性和迟发性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得到最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