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乌托邦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希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遍缺少的就是这种乌托邦精神,而是拒绝崇高,追求感官刺激;玩弄文本游戏。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
简介: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是一件被中国元素精美包装了的西方文化艺术品,隐射出的却是东方外衣下的西方精神内核。《功夫熊猫》的成功催人反思。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和元素的继承与发扬上,我们真正的差距和匮乏并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硬件,而是观念、想象力和整合力等软件。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心灵禁忌,大胆想象,动画艺术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简介:文章从馆舍建筑、文献资源、服务品质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简介:研究以师范大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实验组24人,对照组28人),采用随机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目的是研究审美教育对高等师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审美教育能显著提高高等师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审美课程。
简介:语言是一种生存方式,语言文本是文学现象最重要的"事实".以李清照词解读为例,力避传统的由世界、作家而作品的单向度的考察,力图自下而上,以一种实证的文本的角度来重新寻求诗歌语言的审美解释,但这种解释又绝非局限于新批评所框定的语言结构自身,而是将其置于不同的视域中,求得文本结构深层厘析的新的向度.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进行考察,从一个侧面对长期困扰文学的审美性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左翼文学无论从理论到创作都陷入到了权力话语的漩涡当中,成为功利性较强的文学宣传;但是同时也注意到它并不是完全不具备审美性,只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它所主张的崇高、悲壮的审美原则被无限地放大以致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呈现。并对近来所提出的从宣传学的角度来考查左翼文学的做法加以评论。
审美乌托邦的缺失——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
浅析动画的民族文化及其审美特征——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带来的思考
以人为本 润物无声——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实施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以审美教育培养高等师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
诗歌语言审美解释的新纬度:从新批评走向文本阐释学——以李清照《永遇乐》词解读为例
历史洪流中的艰难选择——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为例看文学的审美性与政治权力话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