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1986北岛写过一组诗,叫作《白日梦》。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我死的那年十岁那抛向空中的球再也没落到地上你是唯一的目击者十岁,我知道然后我登上那辆运载野牛的火车被列入过期的提货单里供人们阅读,

  • 标签: 80年代 沙漠 黑色 重读 白日梦
  • 简介:《青年作家》杂志自20157月改版以来,追求经典和先锋,发掘潜力和新秀,把当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展示给读者,推出了大量佳作,被各大权威文学选刊纷纷选载。2017,各大权威文学选刊选载本刊作品如下:

  • 标签: 文学选刊 文学作品 青年作家 多样性 权威
  • 简介:80代新名词与90代新话语作为一种现象,绝不限于文学理论与批评,应该说,整个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创作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只不过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一个相对前沿的学科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更有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作文……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论 文学创作 话语 批评 阐释
  • 简介:2017,湖南散文作家在叙写个体生命活动、追寻文化根性之外观照历史,将民间立场与家国情怀相统一,演绎出新时代的散文鸣奏曲。文章从浸润主体审美的历史认知、平民视角观照下的生活流、立足乡土叙事的文化寻根、包孕现代意识的民族话语四个方面对2017度湖南散文创作进行梳理述评,以期总结这一阶段湖南散文创作的得与失。

  • 标签: 湖南散文 历史认知 日常书写 乡土叙事 民族话语
  • 简介:20155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8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七十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李松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陆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原所长李正忠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多名青年学者出席了论坛。论坛详细梳理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以及70以来的改编、演出历史,分析了1990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文艺作品进行"再解读"思路的得失,并就歌剧《白毛女》的经典价值、当代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创作的成功经验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白毛女》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论坛 文艺创作 黄世仁 中国歌剧舞剧院
  • 简介:在国内电影导演中,如果要说“高产”导演,黄健中恐怕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关于《红娘》话题还在人们的嘴上方兴未艾,黄导的另一部作品《我的1919》又已悄然拍竣。眼见着自己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在众人注目中面世,从影快40的黄导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和自豪,在机房的剪辑台旁,忙碌的黄导停下手中的活儿,与笔者聊起了他的这部新作。不再是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下命运悲惨的“贞女”;不再是东北农村家庭“过年”时的令人欲说还休;也不再是那位舍生忘死兢兢业业的“龙年警官”。这回,黄健中将手中的摄影机抬到了法国的巴黎,在那里,他要去再现80前,再现80前一位曾经在异国的土地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利益而在“巴黎

  • 标签: 黄健中 顾维钧 巴黎和会 影片 艺术创造 历史真实
  • 简介:引 言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文本,九十代的通俗电视剧创作是在一种迥异于八十年代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国家对文艺事业尤其是电视事业调控力度的加强,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资本(个体资本、私营资本、外来资本)对通俗电视剧的创作介入,社会大众心理中市民意识的泛起以及传统文化以一种时尚的姿态“复归”,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九十代通俗电视剧的创作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面对这样的“生态环境”,九十代通俗电视剧不得不在创作策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选择上趋同于主流期待视野,一方面在文化选择上做出一定的趋时性调整,最终换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当下社会大众心理的有效迎合。本文将从部分通俗电视剧文本分析出发,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九十年代 主流意识形态 市民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策略
  • 简介:考察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文学反现代意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从更宽泛的范围来看,“现代化与反现代思潮间的冲突正好代表着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不易消解。近两百年来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上的各种思潮多多少少带有这种冲突的迹象”。[1]

  • 标签: 现代思潮 中国文学 80年代 语境 文学艺术 非人性
  • 简介:长期浸泡在股海里的人,都知道有一种羊群效应。羊是一种从众心理很强的动物,有一个头羊在前面一动,其他的羊就一哄而上,不管前面是狼窝还是陷阱。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比如王府井。人特别多,突然有人停下来抬头看天,一会儿后面的人也都停下来看天,看什么谁都不知道,聚的人越来越多,只有一个人明白在看什么,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 标签: 羊群效应 旅行 灵魂 从众心理 现实生活 王府井
  • 简介:肇始于1902的《哀希腊》百汉语翻译史,映射的是不同译者把拜伦诗歌纳入历史语境、注入个体生命的诠释过程。源文本只有一个,目标文本可以无穷衍生:目标文本在转化源文本的同时在语内交流系统中相互对话,译者的存在论地位与影响的焦虑亦在此凸显。梁启超、马君武的《哀希腊》译本为时局政教服务的认知取向,促使拜伦和诗歌主人公的形象成为结构于启蒙救亡意识形态的文化想象。苏曼殊、胡适、查良铮等人的译本在着意考量语际交际的同时,更倾力探索东西文学审美的共同体与文学语言的共通语法。这些各有千秋、溯古还今的诗性创译实践,直接促成《哀希腊》在远离源语言文化的异域文坛成为文学经典。亦使之成为透视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的万花筒。

  • 标签: 《衷希腊》 语言学诗学 话语结构 心智材料 诗歌语法
  • 简介:2000中国电影呈现出整体疲软和局部亢奋的状态,表面上看,不时有一些兴趣热点激起波澜,但艺术散化状态和文化潜流起伏构成的却是创作较为平淡的表现。随着世纪交替的到来,原本应当激动人心的影像世界平铺直叙,艺术话题被市场、进入WTO、降价风潮、评奖风波、贺岁片等所遮盖,电影的确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角色,但中国电影生生不息的艺术传统却依旧潜流般绵延,探究世界末创作的走向和主题,应该会更好提示我们关注艺术的本质表现,并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发展前景有启发意义。一、艺术表现探究走向百门槛的中国电影,在大半的时候是流连在艺术和商业的争斗中,也许东方传统无法像好莱坞那样缝合艺术片与商业片的截然界限,商业与低谷的

  • 标签: 中国电影 现实主义 贺岁片 《生死抉择》 影片 时代英雄
  • 简介:尽管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没有陷入世纪末的忧虑和狂躁之中,尽管我们对中国电影的期盼依旧殷切,但中国电影进入的2000确是被困惑纠缠不休的一,也是各种议论纷争而不休的一,从创作到理论界,思考虽在,但疑惑丛生,电影艺术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前景何在?我们在世纪交替的转折口上难免喜忧参半,却还是放不下心怀高远的心思。因为2000又是中国电影潮流演变的关口,对它的回顾和对2000中国电影重要现象的探讨,也许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不无裨益。一、大势:谷底还是高潮随着创作产量的低落和票房陷入前所未有的减少境地,中国电影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但也许应当说,产量和票房不是绝对的价值评判标准,那么,从发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现状 艺术个性 市场化 2000年
  • 简介: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天气预报。出门前听听天气预报,路上顺便了解今天的天气。人们甚至还想知道在城市的某一地区,某个特定时间的精细天气预报。

  • 标签: 奠基人 气象学 天气预报 中国 现代人
  • 简介:以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天安门浮雕图案作为片头厂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特有的标志,是北影人的荣耀和骄傲。北影厂与共和国同龄,五十来,北影人以艰辛的创作劳动和丰硕的创作实绩为厂标增光添彩,使其成为影界同仁和广大观众公认的中国影业的“金字招牌”。透过时代的风雨,这块金字招牌时而光辉闪耀,时而暗影斑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集中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电影的阴晴圆缺,起伏跌宕,喜怒哀乐。因之,对北影五十的创作活动作一番概略的观察和初步的思索,从中引出必要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电影创作机制的改革,推进电影创作的转型和发展,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新的繁荣,就是很有意义的事了。三个创作的高峰期除纪录片、科教片、翻译

  • 标签: 电影创作 北影 电影艺术创作 创作人员 创作机制 革命历史题材
  • 简介:19311月12日,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等人齐名的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1869-1951),给一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张若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你无法想像你的工作(指对纪德的研究)给我带来了多么大的鼓舞和慰藉……通过你的大作,我似乎获得了新生。

  • 标签: 安德烈 纪德 纪念 心灵 中国留学生 普鲁斯特
  • 简介:2017度湖南出品及湘籍导演或编剧参与创作的电影主要有动画片、喜剧片、惊悚恐怖及悬疑片、爱情片、公益片、纪实片等类型。其中,动画片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之争;喜剧片结合湖南特色讲述了美食故事,诠释厨艺文化;恐怖惊悚片数量最多,重点关注了民俗风情和心理异相;爱情片阐释了当代都市青年的别样爱情;纪实片关注了精准扶贫;公益片彰显了人的自我救赎。总体而言,2017度的湖南电影在商业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实现了较好的融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未来湖南电影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标签: 湖南电影 述评 2017
  • 简介:尊敬的各位作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作为鞍钢集团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应邀参加草明百诞辰纪念座谈会。在此我想谈两点突出感受:第一点,草明仍是咱鞍钢人草明同志曾以鞍钢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的身份,直接投身到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建设事业中。凭借着对企业生产的了解和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的情感,她创作出了堪称我国工业题材文学代表作的《乘风破浪》。

  • 标签: 诞辰纪念 座谈会 草明 鞍钢集团 中国钢铁工业 《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