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少年时我也曾经做过当"诗人"的梦,也涂鸦过几首所谓的"诗"并在一些小报上发表,曾经也为自己的"大作"而欣喜和炫耀.可是当我一步一步走向所谓文学领域的时候,发现自己离诗的距离越来越远.有时我也叩问自己,是心里积聚了文学和社会的世俗而挤出了诗的情愫使我离之越来越远,还是诗这个美丽的天使离我越来越远.有时也痛苦的认为这个时代是不需要诗的时代,可是自己也清清楚楚的知道,无论什么时代怎么能缺少诗这个神圣的精灵呢?但事实就是残酷的真实的,诗离我和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真的越来越远了.虽然当下还有那么几个人在诗的道路上行前行.可是诗真的已经走进了"小众文化"的境地.在真实的文学与商业紧密地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诗在今天这个看似繁盛的文学百花坛里确实是缺席了.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心知肚明又不得不黯然神伤和衷心慨叹.
简介:回顾本世纪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九十年代文学在二十世纪文学的总体构架上的确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在于九十年代文学相比较于先前的文学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的历史当中,九十年代前文学虽然也有阶段性变化,比如从“五四”文学,到二十、三十年代,再到三十、四十年代文学的变化都很大,解放以后文学又经历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文革文学,一次是新时期文学。但是,这些变化都仍然是在原有的政治文化语境之中进行的。在政治文化语境之中,文学不管怎么变,它与政治的关系却始终没有变,文学始终与政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变化的只是它的政治内涵,而不是政治本身。当文学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稳定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要旋律,主流型政治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位,对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的预期都已发生了变化。当整个社会都被融入商业文化语境之中,政治文化便由幕前退到幕后。文化语境的转型带来作家心态与文学作品的转型。九十年代文学转型其合法性质疑的结点,应该是文学真正回到文学自身。就文学本身而言,创新是为文学的历史服务,这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而“仿制”或“复制”则是为文学的“历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精?
简介:《湖海奇闻》、《古今清谈万选》、《稗家粹编》、《幽怪诗谭》等四种文言小说集,所见版本叙录讹误甚多。风格和选文非常相似,然而常被学界忽略。只有将它们进行整体研究,才有可能深入。
简介:“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但是,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现实主义小说)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其次,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第三,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只要稍作认真思考,便不难发现,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