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深信,以著述安身立命的人,每有新著出版,必会摩挲书页,轻嗅墨香,心潮良久不复平静。手捧刚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蜀道》,兴奋之余,泡杯绿茶、独坐窗前,心中翻腾的则是此书出版的前前后后。
简介:关于写作,有一个比喻很恰当,当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所以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只能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这就是所谓的"手表定理"。这也代表着,人不能同一时间选择两种价值观,否则的话行为和思维终将陷入混乱。在去鲁迅文学院进修之前,我很坚定的,或者说
简介:麦家显然是个偏执狂。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关于一个神秘的天才数学家的故事,他慢慢写了十几年。其间,祖国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从没有酒吧到酒吧遍地,从没有小资到小资成堆,总之无数事物都从无到有,麦家也从没有太太到有了太太,从没有儿子到有了儿子,人事变迁,尘俗扰攘,但那个故事一直在,麦家让它年复一年地成长,成为短
简介:
简介:我开始写作的时间并不算短,但时常感到自己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还很遥远;在一些不写作的时间里,也会有一种从来没有写过东西、什么也不会写的那种接近于空白的感觉。写作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将生活和心灵最深的神秘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简介:当前,似乎全民都在写散文,这既是一件幸事,反映了散文受欢迎的程度以及普及状况;同时,也应引起警觉和注意,因为过于大众化的散文,极易让人失去规范和敬畏,使散文写作变得过于随意甚至泛滥。因此,我们既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散文写作中,又要认识到散文"易写而难工",看到散文写作的难度,以便提升散文写作的境界。散文写作有以下几个瓶颈问题,需要努力进行突破。
简介:摘要
简介:我的小说创作始于对偏脸子地域的书写。每一个作家总与他生活过的地域相关,他不可能凭空产生,地域文化是他的母乳。籍贯所负载的不仅是地理,而且内蕴着该地域的文化传统。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和维度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至关重要——故乡,故园,那里的自然景观,习俗民风,历史遗存,还有方言等,无不从一个人能够理解事物开始,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心理结构。
简介:主持人:周明全:青年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约研究员、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大家》杂志主编。曾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文学报·新评论》2015年度优秀评论新人奖特别奖、2014年度和2016年度昆明文学年会评论奖等。
简介:我们的写作当是一个不断寻找沉淀的过程,比方哪种文学样式最适合自己。如能寻找得到,其写作便会现出曙光,抑或大放异彩,比如本文要谈到的杂文随笔集《独步晨昏》的作者柳士同先生便如此。他早年写诗,后写小说,年过六旬又写起杂文随笔来,且一发而不可收,犹同井喷。短短几年在国内一些重要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曾连续三年
简介:在写作上,尤其是小说创作,我一直不是那种激情满怀的人,因为我觉得那种激情写作是可疑的,它有一种很容易滑向青春期武写作的危险。再者,这中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因此这种激情写作很具有欺骗性,它和那种天才式写作完全是两码事,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而言,人们往往将两者会混为一谈。
简介:近年来,纠正性反馈对写作的影响谈论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与“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因素”“反应类型的不同效果”等问题尚未有定论。本文归纳和总结前人的研究,试图为以上问题找到答案。结果表明:对于“书面纠正性反馈是否有效”、“何种反馈方式(更)有效”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以后的研究应该多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
简介: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三大卷《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它的作者就是向以鲜。尽管这一巨著不是我现在要研习、讨论的,但我的思维突然与它有了联系。它的闪烁,让我看到了向以鲜诗歌的闪烁。
简介:曾几何时,“底层写作”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回溯呈现于世纪初的文坛之上,并逐渐在发展中被赋予较为鲜明的“伦理”色彩。应当说,将现实生活的平常一面嵌入文字,是摆脱诸如以“身体意象”等为表征之“极端化写作”的一种趋势,它可以在表现更为广阔生活空间的同时,揭示当代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广性,就此而言,“底层写作”对于写作者本身是具有伦理意识的。不过,作为思考问题的另一侧面,“底层写作”却和“书写底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视觉上的差异,
简介:1.权且把我的作品称作散文吧。虽然有众多写诗、写小说的朋友和前辈,我非常敬重他们并时常学习他们的作品。但仅仅相对于我目前的作品而言,我不愿称其为小说或诗作。2.若举十人为例,我师法庄子、博尔赫斯、鲁迅、司马迁、萨拉马戈、屈原、蒲松龄、马尔克斯、段成式、惠特曼。在当代中国,我曾向江河、张承志、周涛、钟鸣、林贤治学习过。我倾慕过不计其数的西方神灵,比如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古巴比伦史诗《吉尔迦美什》,比如波特莱尔、麦尔维尔、
简介:1在一次题为“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的研讨会上,某作家这样表述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期待:“希望批评家能够认真地分析和评论作品,希望批评家老师们能对我们的写作多进行有益的指导”。貌似客气而谦逊的发言,却引发了在座批评家的不满和反驳,一位青年批评家直接拿起话筒反问:“批评为什么要指导创作?文学批评仅仅是为创作服务的吗?”
简介:当老师,是为了当学生我是英语系的专科生,历史系的研究生,后来选择了在中文系教写作课,就是因为痴迷写作,放不下那个作家梦。1987年夏天,我从山东大学毕业,来到了青岛大学。学校才两岁,正在建设中。那是一个快乐的年代,一个小和谐社会。不评职称,也不分房子。谁嫌楼层不好,想调调,跟总务处说说就行了,不说也行。B区有人看浮山看够了,想观海景,见A区有房间空着,拿锤子把锁一撬,就搬进去了。
简介:1.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告诉我们理论的可能性道路:它可以用诗一样的语言筑成,也可以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说成,同时,它还可以是一块不同毛料做成的地毯。因此,理论决不是板着脸孔说教的老学究,也不是让人读了头痛或硬着头皮才能读进去的逻辑学,而应该是在随和、轻松的话语中给人启迪与智慧的朴素的道理。我希望理论也能够和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给读者以兴趣,甚至给读者更多的东西。
简介:我素来不喜欢聚众聊天或者宴乐场合的夸夸其谈,因为面对那么多游离于主体和意义之外的话语,我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使它们受到伤害。那些生性高贵洁净的语言,不得不在无所用心的口腔和空荡荡的耳朵之间颠沛流离,
我的《中国蜀道》写作前后
关于写作(外一篇)
偏执、正果、写作——关于麦家
纯小说的写作之美
持续写作的可能性
散文写作的难度与境界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作家的地域性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试探(下)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写作?
非杂文时代的杂文写作
激情式写作是可疑的
写作对语法影响反馈综述
向以鲜的金石写作
“底层写作”可以容纳的空间
散文写作的十八条“准则”
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
写作是一遭厄运
技术主义时代的写作话语
写作:语言之恋(创作谈)